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纺织产品出口美国呈恢复性增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14/2010 10:15:00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前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呈现明显复苏迹象,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美国市场上半年以补库存为主,带动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对美出口;另一方面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的竞争力仍然强劲,美国市场对纺织产品的刚性需求推动其进口更多我国的纺织产品。

  纺织产品对美出口增长明显

  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出口金额为189.79亿美元,同比增长29.66%,增速比1-6月提高1.17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占我国纺织产品出口总额的16.85%。其中,纺织品对美出口金额为58.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48%,服装对美出口金额为131.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82%,增速比1-6月分别提高1.71个百分点和1.09个百分点。7月当月,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金额为39.90亿美元,同比增长15.79%,环比增长15.77%。其中,纺织品对美出口10.65亿美元,同比增长6.82%,环比增长6.82%,服装对美出口29.24亿美元,同比增长19.40%,环比增长19.42%。

  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国出口呈现明显复苏迹象,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美国市场上半年以补库存为主,带动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对美出口;另一方面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的竞争力仍然强劲,美国市场对纺织产品的刚性需求推动其进口更多我国的纺织产品。当然,美国市场补库存属于短期行为,背后缺乏消费者购买力恢复的强力支持,因此,从7月当月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美国数据可以看出,同比增速和环比增速比上月均有所放缓。

  我国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纺织产品对美出口价格指数也正在缓慢提升。据美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OTEXA)统计,2010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37.85%。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统计,今年1-7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对美出口价格指数分别达到100.26%和99.77%,比上年同期提高5.34个百分点和7.82个百分点,增长明显,比1-6月出口价格指数分别提高1.44个百分点和1.42个百分点。从当前我国出口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看,我国仍维持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出口退税率提高、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出口价格竞争优势将会有所减弱。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增强出口企业非价格竞争力,走品牌化、差异化道路。

  量增价跌现象不容忽视

  据美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发布的今年上半年美国进口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金额最多的10类产品,只有2类产品呈量价齐升的态势,其他8类产品均呈不同程度的量增价跌态势。这10类产品出口数量占我国对美出口总量的39.94%,出口金额占出口总额的45.93%。另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长期监测的16类对美出口产品中大部分也出现了价格下跌的情况,但幅度都不大。

  16类监测产品出口美国情况如下:

  量增价跌类产品有:333类(棉制男西装式外套/男童西装式外套)、334类(棉制其他男外衣/男童外衣)、360类(棉制枕套)、361类(棉制床单)、446类(女式羊毛衫/女童羊毛衫)、645类(男式化纤毛衫)、222类(针织布)。这几类产品数量增幅和价格跌幅均不大。
  量价齐跌类产品有:335类(棉制女外套/女童外套)、635类(化纤制女外套/女童外套)。
  量价齐升类产品有:224类(其他起绒布)、432类(毛袜子)、607类(其他短纤维),但升幅不大。
  量跌价增类产品有:439类(毛质儿童服装)、834类(丝质男外套)、850类(丝质裙子)、852类(丝质内衣)。

  据美国海关今年1~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对美出口的155类纺织产品中,有82类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量增价跌现象,金额占整个出口比重的73%,情况不容轻视。对于这些出口产品,无论其对美出口数量是多是少,所占比例如何,出口企业都要引起关注,谨防美国对我采取任何贸易保护措施。分析量跌价增类出口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我国劳动力、原料、能源等价格上涨导致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受汇率的影响,使得一些纺织订单转移至相对成本更低的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等国。

   部分产品出口增速超100%

  据美商务部纺织品服装办公室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美国纺织品服装产品中有12类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双双超过100%,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虽然同比变化很大,但这12类产品出口金额在我国对美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对总额影响不大。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经由第三方转口贸易的存在,我国海关和美国海关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