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5个月的装修后,今天,有“新中国第一店”美誉的北京市百货大楼正式重张营业。响当当的顶级一线国际大牌、五星级影院、各式中西美食餐饮……它的全新形象让曾经的老顾客耳目一新但又似曾相识,让时尚的年轻人也愿意和三五好友在这儿购物休闲。记者了解到,重张当天,百货大楼将以丰富多彩的大型品牌路演、独享特惠商品、特制的限量版礼品全面回馈顾客多年来的支持与厚爱。
重装揭秘
200大牌入驻南楼
保留“井字梁”天花
周晴是现任百货大楼总经理,他用这样一句话勾画了这个“新中国第一店”的未来:打造一个服务于讲求生活品质、时尚品位人群、融入购物中心元素的精品百货。
漫步于重张开业的百货大楼,整齐划一、宽敞笔直的主辅动线设计清晰地勾勒出各个商品类别和品牌经营格局,便利于引导顾客轻松到达商场的每一个商品区域;采用两联和三联转角灯营造出的柔和光环境既很好地烘托出温馨舒适的购物环境,又较好地起到了对商品的照明效果……商场一、二、三层中区依旧保留了百货大楼经典传统的“井字梁”天花结构,建设于1954年的纹饰精美的大理石步梯扶栏此次亦得到了全面保留,并完整地亮出“本来面目”。
专设化妆间母婴室
几十年前,大楼的“便民服务”就深入人心。而如今再来到百货大楼,顾客可以在休息区舒服地歇脚,5个银行的ATM方便快捷,时下流行的“维络城”被安排在滚梯口。装修一新的会员服务中心不仅设置了贵宾休息室、大客户室等便利顾客,还增加了叫号机、手机充电站、无线上网、自动擦鞋机等诸多服务项目。百货大楼还引入了“化妆间”的全新概念,这里环境舒适温馨,卫生整洁明亮,镜子前一株株可爱的盆栽养眼又温馨,爱美的女士可以在这里化妆、更衣和小憩。此外还专门设立了母婴室,供婴幼儿使用的大小便池、供母亲为婴儿更换尿布的婴儿台等设施。
定位时尚精品百货
此次南馆改装和北馆调整之后,百货大楼对于顾客来说不仅仅是个卖东西的商场,而是已经调整成为一家引领全新高品质时尚生活的大型综合百货店。百货大楼主楼在加固调整过程中,共引入了63个新品牌,涉及男女装、男女鞋、手袋、化妆品、珠宝钟表、饰品等多个大类。百货大楼还以香奈儿、迪奥、雅诗兰黛、兰蔻、碧欧泉、倩碧、希思黎等国际一线化妆品的引进为突破口,先后引入了卡地亚、爱马仕、梵克雅宝、施华洛世奇等一大批国际大牌。全新亮相后的百货大楼南馆,国际国内一、二线品牌数量近200个。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以来百货大楼陆续引进了20余家美容、美发、餐饮、影城等休闲、娱乐服务项目。位于百货大楼北馆八层的今年五月新张开业的五星级影院——王府井横店影城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年轻客群,近日通过团购网站预售的电影票已经高达8万余张。另外,百货大楼拥有180个停车位的地下大型停车场的启用大大便利了有车一族前来购物,每天17点后,顾客还能享受免费停车服务。
将建“张秉贵纪念馆”
在地下一层的“张秉贵柜台”,张朝和正在父亲张秉贵的照片前为顾客介绍糖果。“这边都是咱北京义利食品厂出的酥糖,这种最软最酥,没牙的老人都能吃;这种黑芝麻酥特别香;夏天最好买这种塑料包装的,不容易受潮……”一位带着外孙子的老人听着张朝和的介绍,笑着说“和老张师傅一样!”
“您给我来点儿糖,3块钱的就行。”老人笑着说。“我每样给您抓两块,哪个好吃记住了下次您告诉我。”电子秤取代了台式秤,但电子屏蹦出的“3.00”就是这神奇的“一抓准”传承延续的最好证明。
周晴告诉记者,百货大楼还设想在大楼内开辟张秉贵纪念馆,“介绍张秉贵、介绍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的绝技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历史镜头
1954年
设计方案最终确定
百货大楼由著名建筑专家杨宽麟和杨廷宝共同设计,设计方案几经推敲后于1954年最终确定:全部建筑面积19000多平方米。前面6层、后面4层、地下1层,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平方米的造价约达200多元。在功能设计上,一、二、三层是商场,还配备了多功能职工礼堂、职工理发室、医务室、浴室等。这在当时国内的同类型商场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外装修上面,深黄色的面砖罩面是专门从上海定做的,每平方米的造价达20多元。一楼以下衬托部分采用黑色大理石,每平方米造价高达80多元。而内装修方面,大厅一层为水磨石,其他各层均为马赛克铺就。设计师特意增添了具有民族风格的装饰图案:每隔10米一根的兽头形房檐柱头、窗下檐等处的雕花等。
然而,这样的设计方案在当时遭到了“铺张浪费”的非议。1955年3月,工程不得不更改,压缩开支20万元。
1955年
开业踩掉的鞋用簸箕撮
1954年5月28日破土动工,1955年9月25日正式开业,百货大楼就是以这样的“神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迅速成为焦点。25日当天开幕典礼后,不计其数的顾客潮水一样涌入大楼。据当时经历了开业的老员工回忆,那天营业结束打扫货场时,工作人员一簸箕一簸箕扫出来的,全是顾客们被踩掉的鞋。
开业当天的一组数据在当时来讲也可以说是“天文数字”:接待16.4万人次,日销售额30.9万!百货大楼的开业简直像个“聚宝盆”,以至于邻近王府井的东单一家很有名的私营商店当日的销售额下降了46%,前门大栅栏14家商店日平均销售额下降约31.3%……这样的火爆持续了一周,10月9日,百货大楼日销售额纪录再次被刷新,达34.9万元!
最初,大楼原本设想每天对外营业8小时,周末关门休息一天,但实际根本无法实行,而且到了周末还要延长闭店时间近2个小时。到10月底,大楼已经补充了120多名售货员,就连市银行系统和市供销合作社也派出人员“支援”一线柜台。
1959年
这儿的商品最齐全
刚开业时,百货大楼销售的商品品种只有19300多种。到了1956年末,就已经超过了26000种。1959年,更是达到了开业头十年的最好水平——38981种。从日用百货到搪瓷钢精,从针织毛线到纺织面料,从服装鞋帽到食品烟酒,从金银首饰到五金电料……大到裘皮相机首饰,小到针头线脑铅笔橡皮,当时,百货大楼从上到下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怕不卖钱,就怕货不全。顾客来了买不到想要的东西,还叫什么“百货大楼”?
与百货大楼同龄的市民王先生回忆,当时百货大楼汇集的是全国各地的“好东西”:天津的钢琴、照相机,唐山的陶瓷,广州的皮鞋、花布……“百货大楼买不着的东西,您就哪儿也别去了!”在漫长的计划经济时代,百货大楼因为它特殊的历史地位,所经营的商品是最齐全的。
1961年
药品按片卖茶砖切块称
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凭票供应”在许多人的记忆中还都没有忘却。1959年,凭票供应的商品是12种,到了1961年就增加到102种。那时的百货大楼,买糖果排队、买棉布排队……只要有柜台的地方就有没有尽头的队伍。
而这时的百货大楼,更像是患难与共的亲人。大楼不仅加工出售鞋面、被面和被里等半成品,还可以按尺卖毛线、按粒卖药片,茶砖可以切块儿卖,手套、袜子都可以单卖一只。那时食糖凭票供应,为了能让百姓尽可能多尝几个品种,他们就把不同的糖果混合到一起,“杂拌糖”应运而生。此外,像修笔、修表、修打火机、修玩具等都是在那时候开展起来的,甚至还特别设立了给旧衬衫换领子的业务,小五金、电子小零件、棉毛衫袖口、衬衣护领、兜布等“零碎儿”也都在大楼占有了一席之地。
1964年
卖啥就有啥配套服务
1955年大楼刚开业时,卫生间并没有对外开放,一位顾客甚至因为内急而尿了裤子。于是,“便民服务”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除了卫生间对外开放外,在一楼的食品部添置了当时极为罕见的电冰箱,商场外更是安装了“洋气”的霓虹灯。而销售自行车便配套开展自行车零件免费安装服务,销售收音机就配套开展收音机修理业务,销售布料配套就有量体裁衣……那时一家一般只有一个钟表,为解决顾客在钟表修理期间没法看时间的困难,修表部还开设了出租闹钟的服务。最早的“售后服务”也许就始于百货大楼。到1962年,百货大楼设立的便民服务项目已经扩大到105项,1964年又增添了安装胶卷、代客雇车、代客购物、代配礼品等20余项。
1980年
普通员工成了“设计师”
改革开放之初,“展销会”这个名词对于所有人都带有新鲜的诱惑力。百货大楼就在1980年一年之内与全国17个地区的150家企业举办了30次展销。湖南长沙的“满兰香”床单、天津的“美人蕉”珍珠霜、上海的灯芯绒……很多紧缺货或是新品种都在百货大楼的展销会上一一亮相。
一起改革的还有员工的思想。文化商品部发现“火炬牌”座钟是紧俏货,便千方百计打听生产厂家,积极组织进货。服装部发现化纤裤子受欢迎,就设立专柜,一个月多卖出9万多条裤子……服装部的徐玉华甚至开始自己设计新款服装,他设计的“蓬肩软领蝴蝶结衫”7500件一上柜台就被顾客一抢而空。
1983年
柜台无奈装上钢管护栏
相声中所说的“用洗脸盆买醋”“用暖壶打酱油”的“抢购”虽然有些夸张,但绝非空穴来风。1983年,受物价上涨和物价政策改革等影响,“抢购”的现象经常出现。
一位老职工回忆,1983年初,国务院决定“化纤降价、棉纺织品提价”。1月17日,棉纺织品柜台前就排起长队,排队抢购的顾客直到晚上11点才陆续离开。“年底又赶上取消布票,大家又开始抢购棉布,那队伍排得拐出几道弯,至少有500人。”
现在的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王家明当时还是个年轻的售货员,“我记得当时来了一批华生牌电扇,排队的人一直排到东华门。”为了保证安全,许多柜台不得不安装上了很粗的钢管护栏。
声音 “一切让顾客满意”
百货大楼总经理周晴:百货大楼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续发展、改进,但是它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企业文化,是任何一家商场无法比拟的。“也许有人会说大楼这些年已经从很多人脑海中淡忘了,买什么东西也不再是非百货大楼不可了,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地使顾客看到我们的进步。我们希望百货大楼的老顾客们再回来看看,看看我们的成长和变化,‘一团火’的精神注入了时代的内容,不变的仍然是‘一切让顾客满意’。”
资料 百货大楼的三次改装
第一次改装属于“被迫”,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之后大楼加装了33道防震墙、20架钢架、360根钢柱,还粉刷了货场。
第二次改装是在1993年。从7月中旬到8月底,百货大楼开始了第一次“换装”:保持原有6层楼高不变、一楼圆形柱面用镀金板加外环包柱头、改造中央空调、改造货场照明……但由于施工难度大、报批难等原因,安装自动扶梯的设想没实现。
第三次改装是在1999年。2月22日,百货大楼迎来了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投资最多的一次装修改造。企业投巨资在一至四楼加装了三上三下共六部自动扶梯。为了“修旧如旧”,施工单位还专程从广东佛山定制了颜色、大小、甚至花纹都与当初一模一样的棕红色玻化通体砖,二层以下的外墙更换为镜面花岗岩大理石。8月28日,百货大楼的重张轰动京城,排队乘电梯的顾客,一直排到商店门前的广场上……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