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厦门,阳光依旧充沛,徜徉在长长的环岛路上,海浪声和老榕树、古建筑交织在一起,久久地定格在脑海里。
穿过厦门大桥一直往东行驶,仅1个多小时就来到另一座城市——晋江。身后的厦门岛已经遥远得像是一段回忆,而一路上每隔几公里便能看到的晋江企业广告牌,却时刻在提醒,晋江,是一个以制造业为支柱的“品牌之都”。
晋江得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旁边的一条江。自古以来,“闯南洋”就是晋江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可能因为这种骨子里的商人基因,改革开放初期,晋江早期的家庭作坊式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到如今,民营经济已经在晋江撑起半边天。
“恒安、安踏、匹克、鸿星尔克、361度、柒牌、劲霸、七匹狼、雅客……这些都是我们晋江的品牌。”晋江市政协秘书长王金墩对于自己家乡的品牌如数家珍。晋江是一个县级市,却幸运地拥有上百个国内知名品牌,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8月中旬,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公布,晋江年年上榜,今年排名第七。面对如此漂亮的成绩单,王金墩对记者神秘一笑,“晋江是福地。”
不是一个人的故事
在许志华子承父业担任福建匹克集团CEO之前,他还是个普通的大四学生,对当时晋江的鞋业品牌并不特别了解。不过,许志华却非常欣赏大他8岁的同城企业家丁志忠。
丁志忠初中毕业那年,用1万多块钱买了600双晋江鞋,只身一人坐上了从福州到北京的火车,开始独自闯荡。4年含辛茹苦,丁志忠带着在北京赚的20万块钱回到晋江,创立了“安踏”品牌。如今,安踏已经从当初的小鞋厂发展成一家国内领先的综合体育用品上市公司。
许志华没有想到,丁志忠晋江鞋王之称正是从自家头上夺走的,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丁志忠曾经仰视的人正是自己的父亲许景南。
1983年,国际知名运动品牌耐克开始在泉州投资建设第一个鞋厂,许景南正是他们配套加工的合作对象。5年以后,耐克从泉州搬到莆田,而它80%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却选择留在许景南的公司。
高瞻远瞩,1989年,许景南注册了“匹克”商标。
“在生产制造上,我们一开始就是高起点,很多企业还是手工作坊时,我们已经是流水线作业了。”10年之后,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业绩连续3年保持60%以上的增长。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晋江,满街都是杂牌的运动鞋小作坊。有统计显示,鞋业生产经营企业达300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之多,产品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上千家鞋企中,安踏和匹克的崛起并不算个例,在他们身后,一大批晋江品牌接连诞生并迅速脱颖而出:特步、361°、喜得龙、贵人鸟、亚礼得、浩沙、德尔惠、金莱克、乔丹……
有媒体曾评价说,全球每五双鞋就有一双来自晋江。
早在晋江的运动鞋品牌崛起之前,李宁就已经牢牢占据了中国第一体育品牌的地位,而阿迪达斯和耐克两大世界体育巨头也牢牢占领了国内高端市场。对此,晋江人似乎并没太放在心上。
“这可能跟晋江人天性好胜有关。”在晋江打拼了十多年的一位外地人告诉记者,“有勇有谋,晋江人总是在坚持自己的品牌之路。”正如丁志忠所言:“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晋江企业要做的不是别人的影子,而是超越自己。
这份坚持,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显得尤为珍贵。当时,耐克和阿迪达斯都遭遇了业绩增长乏力,甚至业绩一度负增长,而晋江大多数体育品牌的营业额却逆势上扬。例如安踏,2009年上半年营业额增长了27.7%。
竞争力源自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南洋华侨们开始大规模回流,这种回流给晋江带来的不仅是信息流,还有资金流。尽管信息比较零碎,资金规模也不算大,但“外面的世界”却唤醒了晋江人骨子里的商业嗅觉和冒险精神。
一开始是做贴牌生产,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镇,到1990年代中后期,开展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配套和补偿贸易的发展模式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被称作是“晋江模式”。不过,独特的历史积淀和地域文化却让晋江的企业家们从一开始便埋下了自创品牌的种子。
说起温州模式,人们喜欢议论他们独到的资本策略,而晋江,则是用品牌扛起了大旗,哪怕品牌的光芒几乎掩盖了城市本身。
“品牌其实就是晋江的名片。”王金墩告诉记者,晋江的品牌之称有很多,比如“世界夹克之都”、“中国鞋都”、“中国伞都”、“中国拉链之都”、“中国内衣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织造名镇”、“中国运动服装名镇”等等。
有分析人士认为,晋江的成功其实并不是小概率事件,其品牌的快速崛起主要依托于晋江强大的集群产业优势。在晋江,足不出城就能完成原料进货、生产加工、销售渠道的整个流程,而且,每个过程都有集群的企业完成供应,物流成本几乎为零。同时,晋江这几年着力建设的“三区三基地”,即滨江商务区、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和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基地、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等,也为品牌的发展构建了不少平台。
晋江的品牌效用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发挥得淋漓尽致。2009年,晋江实现GDP775.86亿元,同比增长11.9%。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晋江的投资、出口和消费均有所增长。据有关数据显示,晋江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0.7%;制造业投资增长了27.6%;对外贸易增长了12%;消费增长了15.2%。跟东莞等许多外向型经济集中地区的企业面临大批减产、裁员的情况相反,晋江企业却跟往年一样,仍然在为劳动力短缺而发愁。
转型才会赢
晋江人不喜欢不劳而获,他们最爱用闽南语高唱“爱拼才会赢”。敢闯敢拼是融进他们血液的因子,也是他们发展企业的助推力。何况,上天又眷顾般地让他们拥有善于经商的头脑,看得长远。他们明白,光拼是不够的,要懂得转变。
晋江的第一次转变来自于上世纪90年代声势浩大的造牌运动。在许多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正努力让当地企业摆脱“OEM”标签时,晋江的许多企业已经进入让他人代工生产的阶段。“品牌=明星代言+央视广告+渠道扩张”成为晋江企业互相效仿的品牌营销模式,NBA球星代言匹克、体育明星代言安踏、港台明星代言特步……当时的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甚至一度因为晋江产品广告太多而被戏称为“晋江频道”。
“尽管晋江已经有许多一线品牌,但大部分品牌塑造靠的都是明星加广告这种单一模式,企业的内生动力并不强。”业内人士认为,晋江品牌的底蕴不足,同质化严重,缺乏自己独有的设计,这种缺失难以使消费者建立起长久的品牌忠诚度。
丁志忠对此并不否认,他认为,广告策略只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做广告能让品牌的知名度获得提升,请形象代言人能让品牌的个性更鲜明,信赖度更高,但这些还不是品牌的全部。品牌要真正在消费者中深入人心,需要独特的品牌内涵和稳定强大的市场网络作支撑,而这些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一位目睹了晋江改革变迁历程的当地企业家告诉记者,在金融危机这种非正常时期下,晋江品牌体现了它的价值,逆势上扬,但是在后危机时代下,晋江品牌能否延续神话,却是晋江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虽然转型升级比我们想象得要艰难许多,但我们必须转型。”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