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日媒:频繁被收购日本服装企业百般滋味上心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6/11/2010 17:36:28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自5月24日,日本瑞纳公司发布被如意控股的消息后,日本媒体各种声音同时涌现。一向都在兼并收购中国企业的日本企业,一时间反倒成了中国企业收购的对象,这种转变显然让一些日本人难以接受。“中国将买下日本”、“日本企业倒在了中国人面前”等论调频现日媒。《纺织服装周刊》在深入了解后发现,实际上2009年海外对日直接投资额仅占年末日本国内生产总值(19兆6千亿日元)的4.1%。虽然日本对国内企业被购心情复杂,但从本身经济利益出发,日本方面不乏理性思考和冷静分析。

  中国投资将促进日企发展

  “中国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异常惊人的。收购企业的行为就像是在显示其实力一样。”5月28日,日本信浓每日新闻以这样的开头,对瑞纳被收购一事进行了报道。

  该报纸称,瑞纳是一家运营男女装名牌的老公司,集团从业人员约为1600人。虽然出售了总公司大厦,进行了一些再调整,但是由于4期连续的财政赤字,公司发展陷入了困境。

  “希望两国企业能解决日中企业文化差异的问题,创造出新的商业合作模式。”在提出希望的同时,该报纸指出,在日本国内,拥有技术力和品牌力,但业绩不振的企业不在少数。如果瑞纳能重建,也许将成为中国对日投资的成功典范。

  “日方要抓住这个机遇。”对于日本而言,如果来自海外的并购专注于建立公司、收购工厂等的直接投资,就会产生就业需求,缓解日本国内失业压力,从而促进日本经济发展。

  “由于在家电销售,系统开发,汽车零件制造等行业内可能破产的公司很多,去年以来,中方的企业收购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但是仍无法和日本本国的经济投资相提并论。”报道中提到,日本应该放宽限制,并明确收购规章制度,这将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

  报道中还说,日本政府下属的国家战略室目前正在审核20年内使对日直接投资余额增长两倍这一预案。面对人口减少,未来经济实力亮起黄灯等问题,日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必须进一步优化配置。

  

  只靠日企取胜的时代已远去

  “我们应该欢迎中国企业来扩展日本的市场。现在已经不是只靠日本企业来取得胜利的时代了。”针对山东如意集团控股瑞纳一事,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政务官近藤洋介在东京市召开的有识者学习会后回答与会者提问时如是说。

  最近,中国企业向日本市场进军的举动越来越频繁,除了2009年家电业巨头苏宁电器入主在日本LAOX公司,联想集团子公司成为日本系统开发公司SJI的第一大股东,此外中国电池与汽车业巨头比亚迪也收购了日本荻原公司(群马县太田市)旗下的大型汽车模具工厂——馆林工厂。

  日本媒体认为,经营不顺的瑞纳公司希望利用山东如意的面料,降低服装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期待瑞纳的服装品牌能够打进中国市场,获得好的销路。

  向往13亿市场也担心技术泄露

  5月30日,日本《每日新闻》在报道中对瑞纳公司前世今生进行了解析。报道认为,由于长时间的通货紧缩,以百货商店为主导的销售方式呈现出低迷的状态,作为成衣运营业的名门,瑞纳连续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新闻》在报道中,同样提到近年中国企业收购日本企业的行动频繁。报道中还提到,人民币一旦升值,日企被收购这一趋势会加速发展。

  “对中国企业来说,日企的技术与品牌力是吸引它们的一大魅力。而且还能从高品质的服务以及员工管理等等日本的运营经验中学到不少东西。”文中提到,日本方面认为,如果能够踏入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并且让已经失去竞争力的技术和品牌获得重生的话,那么加入中国企业旗下也不算是个错误的选择。

  但是,该报也指出,企业文化的差异很容易引起摩擦,核心技术一旦泄漏出去,将会导致日本经济的衰退。面对世界规模的竞争时,日本必须要谨慎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