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20万欧元订单倒赔几十万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11日

  内容摘要: 15%,今年以来欧元已经贬值了这么多。9日,即墨一家针织企业负责人秦海波(化名)告诉记者,由于过去几年欧元汇率稳定的表现,使用欧元结算一直让他觉得放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出口一件15欧元的睡衣,以当时欧元和人民币1∶9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135元,每件利润在10元左右。

  15%,今年以来欧元已经贬值了这么多。那些手握欧洲订单的山东外贸企业,订单利润基本已被抵消。

  让外贸企业更加担忧的是,包括棉花在内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已经在挑战企业的承受能力,随着人民币升值背景的加强,我省出口企业面对的不利局面将进一步扩大。

  9日,即墨一家针织企业负责人秦海波(化名)告诉记者,由于过去几年欧元汇率稳定的表现,使用欧元结算一直让他觉得放心。但从今年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出现震荡下跌以来,他最近几个月的心情就像欧元汇率一样在走“过山车”。

  今年3月底,秦海波的企业拿到一笔价值20万欧元的睡衣订单,合同是3个月交货。从那开始,关注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就成了他每天早晨打开电脑做的第一件事。

  “从欧元兑人民币3月时1∶9.24我就开始关注,4月中旬时低于1∶9,4月底时又冲高的接近1∶10,可是之后欧元兑人民币就一路下跌了到1∶8.1了。”秦海波说,关注汇率变动几乎和看股市一样,前几个月自己还打赌欧元有涨有跌,自己这单生意不会损失太多。但从5月底至今,欧元一路下挫至1∶8.1左右。虽然车间里200名员工正在赶制即将到货的订单,但这批订单的利润实际已被贬值的欧元套牢。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出口一件15欧元的睡衣,以当时欧元和人民币1∶9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135元,每件利润在10元左右。现在汇率比是1∶8.1,15欧元的衣服只值121元人民币,自己现在每出口一件衣服反而赔了4元,20万欧元的订单他就损失了几十万元人民币。

  秦海波说,现在必须要以每件17欧元以上销售才能赚钱,但经过几次和欧洲客户协商,对方对睡衣的重新报价根本不买账。他说,现在自己唯一的办法是拿到欧元以后不兑换成人民币,而是等待欧元汇率回升时再花。但这无疑占用了大量企业流动资金进而影响企业新一轮生产,接收新订单和采购面料都没有了本钱。专家建议

  合同加入“风险共担”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许罕多博士介绍,从2007年开始,外汇汇率变动对国内出口企业利润的影响就非常大,开始是美元,现在转向欧元。从这一点来说,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人民币不具有国际结算性,因此人民币与外汇之间的汇率风险只能由企业自己判断。另外,中国尚没有一个金融衍生品市场对这些风险进行“对冲”避险。

  许教授说,国外的外汇对冲基金,是基于本国货币与美元等稳定的汇率关系,由金融期货和期权组成的金融衍生产品。一家企业拿到一笔3个月的海外订单,就可以购买一份外汇期权以对冲即期汇率的波动对其经营带来的风险。

  他建议,在目前汇率波动较大时,国内企业可以与欧洲订单主签订有关汇率方面的附加协议,以人民币与欧元1∶9的中间价计算,如果汇率波动超过10%,则双方共同承担一半,这也是国际贸易的惯例。或者使用人民币结算,或者使用第三方货币美元结算,因为美元目前仍然是国际通行的世界货币,而人民币跨境结算区域也已经扩大。

  欧元一年贬值15%

  外贸商拿着订单愁得慌

  “结一次汇亏一次”

  “没想到现在跌得这么凶。”对于今年年初以来欧元的迅猛贬值,在青岛从事睡衣出口生意的邱老板深感意外。他的公司从2007年开始做外贸生意,年出口额在1200万美元左右,其中对欧出口份额占公司外贸总额的70%左右,欧洲市场的每次风吹草动都会牵动邱老板的神经。

  本来他的公司对欧出口大部分都是用美元结算的,但去年底谈合同时,他的一些欧洲客户坚持要用欧元结算,考虑到欧元汇率当时还比较稳定,邱老板在签合同时并没有太多顾虑,可现在他追悔莫及。

  “我们在今年年初报价时,欧元兑美元还在1.35-1.4之间,现在直接跌到了1.19-1.2,下跌了近11%。”邱老板表示,自己公司一半的货物都用欧元结算,这让他在此次欧元贬值中颇受“伤害”。当前,纺织业的利润水平还不到10%,汇率的变动,使他的利润荡然无存。何况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也使得企业困境雪上加霜。

  虽然手握大笔订单,邱老板的心情一点儿也不轻松。“现在基本上结一次汇就亏一次,压力很大。”

  再提价难上加难

  “目前我省对欧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电子、机械、食品等行业,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各有差异。”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单就占出口比重较大的纺织业来说,除了欧元贬值的影响,近期包括棉花在内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在吞噬一些下游纺织企业的利润。用上面邱老板的话说,现在的棉花涨得比房价都疯狂,供企业闪转腾挪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我们最后能做的只有提价,但纺织类企业议价能力是很弱的。”邱老板无奈地表示,欧元贬值的另一个结果就导致客户的购买力下降,此时提价无疑让自己更被动。何况,现在纺织类商品的价格相比去年同期已经上涨了30%以上,再提价难上加难。

  济南天章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主要向欧洲出口酒店用毛浴巾、印花染色布、色织提花等商品,每年大概做600-700万美元的订单,虽然用美元结算的他们,规避了此轮欧元贬值的汇率损失,但欧元贬值后会给进口商带来更多的压力从而间接地影响公司的出口,“他们要买美元来结算,所以承担的损失也会相应增加,这对我们提高报价是不利的。”

  规避风险早做打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欧元兑人民币下跌了15%,由于外贸订单多在去年年底时签订,截止到今年七八月份才会交货,因此当前欧元贬值的影响还未完全显现,到下半年十月份外贸企业真正难熬的日子才会随之降临。

  “现在还没有好的应对措施,听说下一步美元有可能再贬值,这样一来我们面对的外贸局面就更加不利了。”邱老板言语中隐藏着无限担忧,毕竟汇率、成本的压力已经非常严峻,如果再加上人民币升值,企业的生存状况实在堪忧。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由采购商来承担的汇率风险很可能导致他们不敢下大单和长单,转而下小单和短单,这将压缩省内企业出口规模。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企业的利润不仅受到挤压,长期以来积累的订单资源也很有可能流失不保。

  “我省的外贸企业应该早做准备,规避汇率损失,而那些规模较大、议价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则要采取议价的方式来应对汇率波动问题。”上述商务厅人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