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大科研谋略
南国5月,高山丛林中,一队身穿07式林地迷彩作训服、头戴数字化林地迷彩防弹头盔、手持微型冲锋枪、脚蹬特种作战靴的特战官兵,正在展开潜伏伪装演练。瞬间,这队军中迷彩“变色龙”消失在莽莽丛林中。这神奇的军服正是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杰作。
从肩背人扛、埋锅造饭,到野战主食加工车、自行炊事车等机械化、信息化的新一代军需装备全方位保障;从“一口炒面一口雪”,到一盒盒餐谱化、热食化野战自加热食品应有尽有;从厚棉袄、老羊皮,到07式系列军服、特种防护服和新型防弹头盔的全面防护,军需科研人员们使我军保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向战场 抢占高科技阵地
这是一场真枪实弹的技术鉴定。
试验现场,身着各型防弹背心的假人,接受轻武器近距离直接射击。“啪!啪!”两声枪响,在该所提供的“护神”防弹背心保护下,假人毫发未损。
该款防弹背心很快成为武警、公安、银行等行业的抢手货。该所相继研制的特种防弹头盔也陆续装备驻港、驻澳部队和特种部队。
“搞研究就要对打赢未来战争负责。我们要想部队所想,想部队未想。部队在军事斗争准备中需要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该所所长金友发、政委赵桂林如是说。
多年来,所党委始终把打赢作为科研目标,提出“宁可备而不战,决不战而无备”的思想,把科研工作的重点适时转移到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军需装备的研究上来。
热熔粘结絮片是该所第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由高级工程师张俊生带领团队在1986年完成。这项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军用被服防寒、防潮性能,减轻了单兵负荷量,引起了我国保暖材料的一次化纤革命。
抗菌防臭、耐腐蚀、防紫外线、吸湿快干、吸波消音等性能是汉麻纤维特有的。2006年6月,经批准该所成立了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在副所长兼总工程师张建春的率领下,开展汉麻综合利用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目前,该所已成功以汉麻材料制作了07式夏袜、短裤、作训鞋、作训服、军用雨衣、防弹头盔、防弹板等。
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盛大阅兵,挺括俊美的07式军服让世人瞩目。然而,鲜为人知的是,07式军服要攻克的是世界性难题——化纤纺毛织物不透气、易有静电、起毛起球。该所科技人员经过上万次试验,终于研制出“多异多重复合化纤长丝织物”。这一成果确立了我国在国际同行业领域的领先地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该所以满足应急作战后勤保障需求为目标,逐步形成了机械化水平明显跃升、具备初步信息化水平、与各类型部队保障需求相适应的第二代军需装备体系。
深入基层 与官兵同频共振
据统计,近年来,他们把90%以上的科研项目都定在解决部队吃、穿、防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上。
曾经,海军官兵在海上训练、执行任务时,没有合适的救生装备。该所组织科研人员深入边防海岛,和战士们一起在海上演练,通过亲身体验和调查实验,研制出了一系列海上救生装备。
身穿海训救生衣落水后,可立刻浮出水面,呈战斗漂浮状态,身体直立,既方便游动,又不影响战斗动作;被官兵们称为“魔力鞋”的步兵沙滩作战鞋,可在有钉子的地方安全行走,鞋帮两侧底部,各有网状结构的单向阻沙排水孔,有极佳的阻沙和排水功能。
一系列贴合官兵实际的科研成果,折射的正是该所科研人员紧靠前沿、为兵服务的扎实作风。
军民融合 大科研可持续发展
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国防科技领域和民用科技领域科研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促进军民高新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循着这一精神,该所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大科研战略。
他们敞开大门搞科研,实行多种形式联合科研、开放科研、多渠道全方位科研模式。在科研发展方面,坚持“三借”,即借人才、借平台、借资源,建立有利于开放合作创新的科研机制;在科研建设方面,坚持“三重”,即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重点试验室建设、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在科研管理上,坚持“三高”,即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大科研催生大发展。该所先后有17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2项、二等奖44项。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被表彰为全军先进党委、总后“先进师旅团单位”。□ 张强 唐先武 王启志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