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纺织>  正文

“第二眼”谋势——由1~3月我国服装行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观平台期突围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6月8日

  浏览2010年一季度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指标,“第一眼”就能直观地看到上涨的数据和上攀的曲线。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动力十足,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9.08%、国内市场衣着类消费同比增长23.9%、出口同比增长9.04%。

  然而“第二眼”投向支撑这些数字攀升的背后推手,尴尬却同时显现:

  实际完成投资增长的背后,是新开工项目数量的减少,后劲略显匮乏;国内市场正值春节和换季造成的旺季,销售增长不足为奇,而一向“高高在上”的衣着类消费增幅与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之间的差距却在收窄;出口在2月份补库性回暖的作用下完成弹跳后,3月份迅速跌回正常位置……这一切似乎隐隐透露,由外部环境支撑的业绩成长如强弩之末,产业的内生动力亟待挖掘。

  观察行业的效益完成指标,困惑更为明显。在2009年外部环境因金融危机而持续恶劣的条件下,行业利润不仅保持较高增幅,赢利能力还获得了提升,然而在2010年回暖的春风中,行业的赢利能力指标反而没有去年增长强劲,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好时不好,坏时不坏”的平台期。

  尽管2010年伊始,服装行业迎来外销订单回暖、内销订货增加的新气象,但现实的景象是,企业在内抢市场,在外抢订单,竞争环境日益恶化,产品越卖越多,钱越挣越少。贪图固有平台的优势,竞争力却在不知不觉中耗尽,颇似“温水煮青蛙”的寓言。

  服装行业究竟发展到了什么历史阶段?仅仅依靠“回暖”来支撑产业前行的步伐有哪些潜在危害?这些问题被现实逼仄到不得不重新思量的境地。

  从生产、投资、效益、内销、出口等全面复苏的“第一眼”打量,到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第二眼”谋势,坐拥漂亮数据的不踏实感也随之增添了几分。突破稳定,跨越台阶,亟须考虑的是模式突围——产品战、渠道战最终将转化为资源战、资本战,在整合中腾出赢利空间;而优质资源、高效资源流向哪里,哪里就能孕育新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