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建材>  正文

分析纯碱市场转入低迷的原因及形势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04/2013 18:35:26

  屈指算来,自去年三季度转入低迷以来,其苦日子已有年余。当前,业内亏损蔓延,企业苦不堪言,自然也怨声不断。有的抱怨政策不肯惠顾灾难深重的,有的埋怨下游加工业和市场需求不争气,有的甚至将怨恨发泄到房地产业上。

  

  苦日子究竟缘于何因?还需要在其中挨多久?笔者以为,如果业界能够厘清以下几方面的认识,上述问题将不言自明。

  

  首先,资源优势并非都能转化为产品市场优势。国内生产重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盐湖地区。东部沿海不仅有丰富的海盐和卤水,而且是重要的市场核心区域,因此一直是各路资金布局纯碱业的首选。盐湖地区资源丰富,也受部分资金青睐。然而,有了资源优势未必就万事大吉。因为资源能否顺利转换为产品,关键之处不在资源而在于市场。从资源变换产品形态上看,要经历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只要某个环节 卡壳 ,企业再生产就不能继续,资源优势就无从发挥。从资金形态上看,资金、产成品资金、产品应收款资金,一环扣一环,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再生产也不能继续进行。因此即使有了资源优势,但在无序竞争的市场之中照样可能亏得一塌糊涂。

  

  其次,市场可以培养但不可能一蹴而就。从长期来看,产品的社会需求是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任何短期剧增和骤减都是不正常的。纯碱年余的低迷缘于早几年行业造就了一个虚拟夸大的市场,而不能全盘归咎于下游需求低迷和房地产业不争气。实际上,每年房子都是越造越多的,等相关行业的产量也是逐年递增的。问题是纯碱业自己早已打破了供需平衡,急剧扩大的供应与缓步上升的需求难以匹配,自然要吃苦头了。

  

  再次,过度迷信规模取胜可能会害人害己害市场。不少企业在市场压力下,往往过于迷信规模优势,希望自己做大后挤垮竞争对手。若只一家抱此想法或许能得利,但如果大家都是同样的心思,则就演变成灾难了。资源储存于海洋或地下,永远是财富,但如果以急功近利的想法去大规模开掘,不仅不能获利,很可能要血本无归。过度迷信规模的后果是,即使当前国内纯碱市场如此凋零,扩能的热情有增无减。据了解,目前包括外来资金、国企资金、民间资金等,都投身如火如荼的纯碱扩能之中。以江苏为例,省内七八家纯碱企业正在热拼规模,新建或扩建项目动辄50万吨以上,百万吨也不稀罕,全省总产能已超过300万吨。而全国纯碱总产能达3000万吨以上,有效需求不过2000万吨。

  

  综上所述,盲目夸大资源优势,乐观虚拟市场和过分迷信规模,势必造成产能过剩,导致市场抛售、亏损、低迷,以及 肥水流入外人田 。如果纯碱行业对此没有深刻认识,苦日子就不会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