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 减税 话题成为人们纷纷讨论焦点时,一张佛山税费表也在网上热传。表上数据显示,该陶瓷企业缴税达上十种:增值税为增值部分的17;企业所得税为利润的25;城建税为增值税的7;教育附加费为增值税的3;地方教育附加费为增值税的2;堤围税为增值税的0.12;印花税为销售额加成本总和的0.03;(企业物业)房产税为房价七折后的1.2;分红税为分红额的20;工薪税、社保。
外销遭遇反倾销、内销市场不明朗、产能过剩已成为当前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于业的发展,反倾销一直伴随其左右,去年,我国的陶瓷企业走过了 不平凡 的一年,真可谓 春江水暖鸭先知 。部分依靠出口的企业因承受更多的关税 被迫 退出了国际市场。而近期,我国的陶瓷企业正处于四面楚歌的窘境。一方面,来自印尼等国对我国陶瓷企业实行反倾销。
另一方面,城门失火殃及鱼池,受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陶瓷企业在这次 内忧外患 中也浮现出了许多问题。这仿佛是昨日情景再现,陶瓷业在 旧伤未好 , 又添新伤 的情况下又再一次地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中。受制于国际经济形势、国内宏观环境、原料人工成本上涨以及反倾销的影响,我国陶瓷产业持续保持疲软态势,水平逐渐下移,陶瓷企业生存压力逐渐加大,我国将面临产业的严冬。
我国市场 寒冬 之下,沉重的税负更是让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甚至有企业所需缴纳的税费比赚取的利润还要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陶瓷企业偷税、漏税、 合理避税 等现象时有发生。一陶瓷老板坦言: 同等规模的两家陶瓷企业的税负可以相差5-10倍,很多企业都有两本账本。
在目前,陶瓷行业遭遇反倾销、内动力不足、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困扰,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也阻碍着陶瓷卫浴行业的健康发展。调查显示,在制造业企业中,33家企业认为税收负担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设备升级;42家企业认为将直接影响创新和转型升级;33家企业认为会影响员工福利和收入。在服务业企业中,27家企业认为高税收会影响研发投入,36家企业认为会影响与员工福利。
然而呼吁减税能否让陶瓷企业度过难关呢?恐怕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呻吟。陶瓷企业真正克服困难还必须从自身条件入手。
市场需求低迷而陶瓷业却产能过剩,解决产销矛盾主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进行。开源方面,陶瓷企业应开拓新渠道并逐渐降低产品价格进行大力促销,提高销量。节流方面,陶瓷企业应逐渐降低生产量,并修炼内功提高技术水平以及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设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未来我国陶瓷业必须要提高技术水平,并提高研发实力,不断的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高质量产品,以产品品质占领市场。此外,陶瓷企业应该开拓新兴市场,避免行业高集中度竞争,在产品和渠道两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占领市场。
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推进新产品研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一方面组织本地企业家 走出去 ,到北京、上海、南昌、景德镇等城市与国内相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 结亲 ,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对接活动;另一方面大力 请进来 ,通过举办经贸洽谈会、建立培训研发基地等形式,邀请国内外科研院所来与当地企业 零距离 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康舒公司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耐热瓷生产技术,开发出药炖煲、高压电饭煲等150多个耐热瓷新产品;九州公司生产的比格牌被评为 中国十大最有发展潜力产品 环球公司开发的镁质强化瓷工艺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据统计,该县陶瓷企业每年投入科技创新资金达6000多万元。
相较于规模和实力都较强的企业,中小企业在市场低迷的形势下发展将更为困难,他们没有大企业雄厚的实力作后盾,没有众多的网点和广阔的渠道来为营销作支撑。不过,寒流之下,仙有仙道,魔有魔招,一些企业家认为,市场始终是存在空白地带,中小企业就是要占领市场的缝隙,走差异化发展路线,用个性化产品填补市场空白,以此寻找生存空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