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建材>  正文

小微陶瓷企业四座大山压顶 企稳艰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09/2012 14:51:57   来源:陶城报

  

  2012年是行业洗牌加剧之年,这已经成为陶瓷行业人士的共识。当前,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陶瓷行业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小微陶企———这个数以千计的群体经营状况如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他们对于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期待?记者走访全国最大的建陶基地———佛山的小微陶瓷企业,聆听企业经营者的声音,了解占据行业半壁江山的小微企业的经营和生存现状。本专题试图从成本、资金链、扶持政策、楼市调控等多个方面立体呈现当前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
  
  全国的小微陶企数不胜数,据说最高峰的时候达到5000多家。据行业人士统计,在建陶基地佛山,目前的小微企业数量就有六七百多家。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的2012年,这些企业面临着共同的难题:成本上升、用工难、融资难、市场竞争激烈等等,而洗牌还在继续,撑起行业半壁江山的小微陶企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这行,创业15年了,今年的经营形势是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比2008年感觉还要困难,工厂从去年年底以来就一直开工不足,现在基本上停工了。”在和记者交谈时,佛山陶瓷博览中心一家陶瓷展厅的黄老板言语中充满了无奈。他向记者细数了当前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亏损、融资难、用工成本高、税费压力重,最后他说:“实在熬不下去了就转行吧,反正保住一点本钱,看看有什么行业可以投资,现在做陶瓷利润越来越薄,实在是太辛苦了。”他告诉记者,最近已经和一个朋友准备做陶瓷工艺品收藏的投资。
  
  采访中,大多数经营者表示目前处境艰难,很多经营者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企业是一下子倒掉,有的是在慢慢煎熬,但是,也有不少小企业主表示“还过得去”,而且有些过得还不错,尤其是那些有独特产品或产品技术含量高的小微企业。
  
  面对外部恶劣的环境,各个小微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陶瓷展览中心拥有一个200多平方米展厅的某品牌陶企总经理霍先生对本报记者说,为应对艰难处境,他今年作出了不少改变:开始重视建立销售队伍,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更加注重提升产品的品牌。即使如此,在严峻的形势下,当各种压力涌来时,他对未来的信心仍然不足,但只能选择坚持,哪怕是苦苦支撑,为的是稳市场,保客户。
  
  2012年对于陶瓷产业来说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利润不断下降,市场不断萎缩,大部分的小微陶企更是面临生死关头。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对今年宏观经济形势都表现出信心不足。用工成本、财务成本、能源原材料成本,没有一个不涨的,这种成本上行的压力使得很多小微企业支撑不了,企业的投资收益和信心指数下降。
  
  除此之外,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还有: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和管理方式陈旧。因为外需疲软,对许多出口企业来说,国际市场的萎缩更是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生死存亡。
  
  广东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对于陶瓷行业曾作出一个判断:陶瓷行业不会出现寡头时代,他认为瓷砖产品整体是属于个性化产品,消费者拥有自己的品味、喜好,千差万别,很难出现寡头企业全面满足消费者在价格、品质、品牌、文化、款式等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另外,瓷砖制造企业的规模效益是有限的,不是规模最大、效益最大。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相信小微陶企的存在不仅是一个长期的行业现象,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关注小微陶企的经营现状和它们面临的困难,也能看到整个建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压力一用工难,生产成本高
  
  “现在陶瓷制造的原材料价格比以前高很多;工人工资更是翻番地涨,快请不起人了。”黄老板描述自己当前经营遇到的困难,“市场不好,竞争又这么激烈,日子很难过。”
  
  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劳动密集型的小微陶企以往的人力资源优势受到的影响最大,这些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员工人数下滑的比例非常高,而技术创新型企业面临的难题是如何留住高科技人才,防止人员频繁流动。
  
  政府对于行业的关注往往集中于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往往有统一的工业园区,而小微企业的布局是无序的,分布凌乱分散,见缝插针,在厂房场地的优化设计、设备投入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也都力求精简,导致绝大部分小微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都较为简陋,这一定程度影响到小微企业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吸引力,招工难是小微陶企的共同困难。
  
  今年以来物价上涨导致工人生活成本上升,促使工人工资不断被抬高;而国家对工人福利的保护力度加强,工人福利意识提升;企业在基本薪酬外支出的员工关联成本也在显著提高。另外,大部分的企业主抱怨自己花费了金钱和精力培养出的员工不能留下,员工频繁跳槽直接导致企业在人员维护上投入更高的成本。
  
  有的企业经营者提出,在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下,为了解决用工困难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将人工成本全部交由小微企业独自承担。他们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降低员工在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压力,以便于改变员工一味追求高收入或只愿意进大企业的状况,培养员工对小微企业的忠诚度。
  
  另外,企业生产成本的快速增加加大了经营的压力,黄老板向记者列举了企业运营中涉及的各种费用:工商年检的费用、技术监督局检测企业的费用、环卫费、派出所联防费、环保排污费,虽然单个部门费用不多,但各种名目累加起来一年也不少。
  
  陶瓷产业是个高能耗的产业,能源、原材料等要素成本的过快上涨,使许多原本就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小微企业盈利空间被挤压殆尽,小微企业生存艰难。尤其是在当前通货膨胀严重的情况下,原材料的价格一路猛涨,让很多小微企业措手不及。
  
  压力二融资难,资金链紧张
  
  最近,佛山南庄某小品牌陶企老板郑先生正在愁怎么能够筹到一笔钱,扩大生产规模。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企业在三四级市场多年来产品的销售还可以,今年虽然也受到大环境影响,但是还是有一定增长,现在想扩大产能,买了一块地准备建厂房,但是后期配套的资金就有点紧张了。半年来他已经跑了五六家银行,但是一直没有贷到需要的建设款。
  
  事实上,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大多数小微型企业的创始人一旦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企业一般都会遭遇资金短缺的问题,很多小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难题。同时,小微企业采购原材料、发放工资、缴税、缴电费等等都要用现金,这些都是无法拖延的,因为一旦拖欠,企业的日常经营立马受到影响。
  
  另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是,大型企业拖欠小微企业货款无形中也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有的企业三角债现象严重。一些小微企业,尤其是为当地大中型企业配套生产产品的小微企业反映,大型企业因在结算时居强势地位,其付款流程较长且复杂,再加上有时故意拖延,因而回款期较长,导致他们无法及时支付自己上游企业的货款,形成新的三角债现象,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
  
  根据媒体的抽样调查发现,目前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是自筹,通过银行贷款者和其他方式的比例较少,不到三分之一,这部分的企业主要通过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的方式融资。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极为狭窄,主要依靠亲戚朋友借款和供应商赊账解决企业资金问题,银行的支持比例较小。  

     即使贷款成功也还要面临很多的问题:贷款利率太高,差不多要用所有的利润去还利息;大部分贷款需要固定资产抵押,车和房是最常见的抵押物品;一些没有固定资产的企业主贷款难,贷款手续太繁琐,银行审查标准多、变化快;担保公司标准不一,费用收取等没有统一规范;银行的新产品新服务小微企业无处得知,企业与银行之间互相不了解,等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企业最后放弃贷款转而自筹资金。
  
  但是,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小微企业也有自己的理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小微企业大都内部管理不完善,缺乏长远的企业规划、完整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可靠的抵押物,信息不对称影响了银行对小微企业风险的评估;其次,小微企业对银行经营成本收入比的贡献较低,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银行调研和服务成本过高,投入产出效益差,服务较难持续;另外,社会整体信用环境有待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影响了银行对小微企业信用的评估。
  
  国家对于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比如,国务院在2011年10月12日常务会议上确定各项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创造有利于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但现有商业银行依然难以规模化地向小微企业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对于小企业的贷款要求通常也会谨慎很多。某国有大行的小微企业方面的负责人李先生对记者表示,“现在是经济下行的时候,很多企业不会大肆扩张。对于优质的企业,各家银行都争着贷,银行间的竞争很激烈。而对于没有抵押物的小微企业,银行一般也不敢贷。”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也有一些银行积极地改进与小企业的合作,比如广发银行根据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改进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在不良容忍度方面对小微企业的容忍度采取有别于大公司客户,对于小微企业的容忍度提升到2.5%的不良容忍水平,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将对缓解小微陶企资金链的压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压力三税负高,优惠政策落实难
  
  去年10月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据说中央提供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资金达到150亿元,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却没有带给佛山众多的小陶企更多的信心。这几年行业在转型升级,国家对于污染严重、高能耗的陶瓷产业要求做到节能减排,而上马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对于资金实力不够强大的小微陶企来说是很大的负担。正如华夏陶瓷产业基地的一位陶企老板所言:“国家优惠政策对于我们这些小陶瓷企业来说并不适用,没有针对性,而且很多都落实不到位。”
  
  很多陶企老板诉苦:多年来,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过高,企业涉税种类多,缴费项目多,减免税费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企业真正得到的实惠较少。比如在企业最重要的厂房用地方面,政府更愿意将土地拨给大中型企业而不是小微企业的做法令许多小微企业主不满。小微企业进驻工业园区也面临投资强度的限制,土地制约已成为他们继续发展做大的瓶颈,甚至有媒体报道,有的小微企业购地款缴清后,土地证却迟迟未能办理,影响企业增资扩产。
  
  有行业人士算了一笔账:目前小微企业平均利润只有1%—3%,而税负每年以20%—40%幅度增长,税费负担直接对企业经营形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税负过重的结果就是有的小微企业采取种种手段逃税。这样做不仅背离了现有的税收体制,更进一步阻碍了整个小微企业征信体系的建立,使企业无法通过健全的征信以融资。
  
  而政策出台过于密集,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落实和实际作用的发挥。不少小微企业主还反映,各地各级政府对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也是影响政策发挥效用的原因。国家为支持小微企业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指导意见,但不少小微企业对这些政策并不了解,很多经营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企业适用哪些优惠政策。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企业主对政策的关注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互动仍不足。  

     陶瓷是佛山的名片,但是大多数人只关注到一线的品牌和龙头企业,近年来的“洗牌”据说“洗掉”的也多是没有发展后劲的小微企业,但是现在佛山政府开始注意到小微陶企的困境,随着国家加快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的推进,佛山当地的政协委员开始为小微陶企发声,建言放宽对企业贷款发放政策以及税收政策,建议政府关注中小企业的困难。国家已经慢慢开始实施结构性减税,其中,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体现在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而这些措施在小微陶企身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仍需时间证明。
  
  压力四市场冷,楼市调控是主因
  
  根据行业统计资料,从销售情况看,2012年上半年整个建陶市场的销售情况在基本持平的基础上略有下降,销售减少者多于增长者,高增长所占比例最小。因为销售情况不佳,有的工厂几个月一直没有开工。同时,小微陶企的利润率也在降低。利润率很低、不盈利、亏损的企业所占比例加起来已经超过三分之一。2011年年底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与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广东、福建等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后表示,加工制造业的微小企业利润率已特别低,各个环节的成本上升正在给传统行业造成很大的压力。而利润率的降低表明,小微陶企利润增长空间有限,企业发展动力不足。
  
  佛山一些外向型陶企企业在转向国内市场后所遭遇的低价竞争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企业利润趋于减少,订单也在不断减少。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5月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比2011年同期增长5%,低于全国增幅2.7个百分点,但对欧盟出口仍为下降。同时,出口订单短期化现象明显,主要是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和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不稳定,增加了企业接长单、大单的风险。
  
  而对于大部分立足国内市场的小微陶企来说,市场冷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家对房地产严格的调控。众所周知,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已持续两年有余,其严厉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属罕见,限购又限贷的政策可谓绝无仅有,但是行业人士认为高房价调控的效果并不明显,只是相关销售与房地产新开工却大幅回落,这直接在房地产的下游产业建陶市场反映出来,就是市场需求的急速回落,这个市场的萎缩直接影响最大的也是抗风险能力最弱的小微陶企。
  
  佛山南庄某陶企的陈老板对于四年前的好日子念念不忘,他告诉记者,那时只要产品一出来没有卖不掉的,由于质量过硬,很多品牌企业都找他贴牌,利润也高,但是自从去年年底开始,工厂的库存一直居高不下,现在都没有解决,市场萎缩得太厉害了。随着市场的洗牌声一浪高过一浪,陈老板觉得自己的工厂也快要被洗掉了,他眼看着调控实施两年来,自己身边的同行倒下和转行的不少,有的工厂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陈老板想不明白,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砖为什么越来越难卖了,明明老百姓都需要住房,装修都需要砖,为什么一调控就没人买房子,没人装修了呢。虽然国家调控强调从严执行,到现在还是没有放松,但是质疑的声音一直都存在,房产调控政策已经严重影响了建陶建材行业的发展。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沈建光就认为,此时有必要反思一下调控政策,认清政策中存在的误区,以促进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他提出一个问题:调控目标是否清楚?是调控房价还是调控市场需求?如果调控目标不明确,就不可能有效。他认为,应认识到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群购买不同价位和大小的房屋的事实,一概用平均房价与平均收入水平衡量房价是否过高与现实相悖,房价泡沫对中等和以下收入家庭确实存在,但豪宅市场反而泡沫较小,一刀切的调控政策很难收到理想效果。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讲房价极高,陋室难求,即便房价下降,也很难有购房能力,因此调控直接压缩的是刚需的市场而不仅仅是投机投资的需求。  

     由此看来,只要楼市调控的政策没有细分和针对性实行,房地产的市场基本面就不会改善,下游的陶企建材市场整体也不可能乐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住宅开工面积同比下降8.2%,销售面积同比下滑13.5%,需求面受到压制,且供给面出现萎缩,这样不仅很难支持投资,也会造成供求失衡。尽管5、6月楼市有一定回暖,但是并不能说明市场整体的回暖,反而是调控失衡的危险信号。
  
  沈建光认为,房地产投资下滑导致相关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的迅速回落,回顾近几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可以看出房地产政策变化频繁,且时而过紧、时而过松。近几年政策变化幅度过大,缺少长效机制,多变甚至几近反转的政策对企业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值得重点反思。
  
  作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陶企发展也与国家的楼市调控密切相关。只有在一个整体健康和稳定的上游产业环境中,小微陶企才有可能找到自己准确的市场目标,也才能更好地调整自身结构和生产管理,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