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位于浙江杭州湾﹑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陀山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丰富的海岛风光﹐以'海天佛国'﹑'人间第一清静地'享誉海内外。1982年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普陀山是唯一以海岛风光和宗教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海岛旅游胜地。
千百年来,普陀山屡遭劫难兴废,这其中火灾便是全山古建筑最大的天敌。据《普陀山志》记载,历史上普陀山最著名的法雨寺、慧济寺曾先后两次毁于大火,有记录的寺院火灾就有21次。作为中外文化交往窗口的普陀山,其众多的木结构古建筑带来了极大的消防安全隐患。1991年,普陀山的消防官兵摸索出了一条符合佛教旅游胜地特色的古建筑防火之路,为佛教名山的消防工作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保持了普陀山古建筑连续21年无大火,使之成为全国最早的旅游"文明山"和"安全山",普陀山消防大队官兵也因此被誉为"海天佛国平安守护神"。
倡导"文明敬香"防患于未然
对于到处都是木结构的寺院来说,香客烧香习俗是消防安全工作的大忌。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靠单一的行政命令和口头上的"严禁"显然起不到实效,如何找好结合点,对香客烧香习俗进行有效疏导就成了当务之急。消防大队领导先后多次与佛协领导商量,在全山各大殿处设置了防火的烧香、点烛台,并出台了相应的寺院用火用电管理制度、香烛管理制度、值班值日制度,规范用火行为。1998年初开始,普陀山佛教协会提倡并实行了"敬三支清香"制度,不仅在寺院醒目位置挂贴提示标语,而且在每个大殿门口设有专门的僧人进行管理,对香客带香火进殿的行为加以制止,久而久之,香游客们也知道了普陀山这条防火规定,自觉遵守,从此基本上杜绝了香客把点燃的香带进庙内大殿的现象。
同时,消防大队根据全山香游客众多、山上林木茂盛等实际,与普陀山管委会共同商榷,制作了类似小钱包的一个个防火塑料制品,外面印着'吸烟袋'三个字,免费发放给上山的香游客,这样香游客们的烟头香头可以放入'吸烟袋',再放进衣服口袋﹐这样既可以避免随意乱扔烟头香火,又保护了山林环境。
在此基础上,政府颁布通知,规定全山风景区内的单位和个人烟囱一律使用防火护罩、山林景区周围辟出专门防火道,清除易燃物。通过从小处入手,采取治理源头的基础性措施,普陀山各寺院的消防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全力整改全山消防安全隐患
(一)斥重资整改电气线路消防安全隐患
对普陀山众多的寺院而言,除了流动的香火这一主要致灾因素外,杂乱无章的电气线也是木结构古建筑的心腹之患。近年来,普陀山佛教事业发展迅速,一批寺院建筑被修缮、改造、翻新或重建,大量新的建筑构件和装修材料被应用到古建筑中来。电气化的普及给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大部分寺院的电气线路都"先天不足",短时间要彻底根除实非易事。多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普陀山管理局和消防大队始终把改造全山寺院电气线路、消除火灾隐患当作一场攻坚战来打。从1992年开始,全山就成立了各部门协同作战的电气线路整改领导小组,对全山存在隐患的电气线路开展了地毯式的清查摸底,并每年确定一定的整改进度,开展专项整治。自2000年以来,普陀山寺院的电气线路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改造,提高了安全性能等级,为寺院消防安全筑牢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2000年,普陀山第一大寺普济寺斥资五十余万元率先开展电气线路改造,一批不符合负荷容量的老旧线路和灯具被更换一新,所有线路均穿管进行保护。2003年,武当山遇真宫发生特大火灾,普陀山认真吸取教训,对全山寺院开展电气线路检测和维修,防患于未然。2006年6月,在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的亲自过问下,普陀山佛教协会斥资百余万元对全山较大规模的24个寺院、庵堂的电气线路改造。此次改造标准更高:所有电线一律穿金属管保护,特别重要的部位改用阻燃电缆。普陀山佛教协会还严令要求所有僧尼住房和活动用房不定期检查,严纠乱拉线路现象,坚决把安全隐患消灭在摇篮里。看到改造好的电气设施,僧尼们都说,身边的"定时炸弹"终于被拆除了。
此外,普陀山管委会深刻2009年"3.27"飞沙岙、2010年"1.20"梵音洞等山火事件,从普陀山林中有寺、寺建林中的实际出发,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保护、加强管理"的工作思路,多次带领防火委员会、森防办成员,现场勘查、实地求证、商讨研究,并决定斥资48万元,拟在普陀山佛顶山岗亭、六峤岗墩、小水浪路分别建立1座1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及附属设施,而今消防水池及附属设施的建立,为古寺及景区消防安全添上了重要的一笔。
(二)花大力整治家庭旅馆消防安全
近些年,普陀山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10年接待量已突破五百万人次大关,而对于已占据普陀山旅游经济一席之地的个体家庭旅馆业,其发展之势也呈现出了"鼎盛"之态。据保守统计:目前,普陀山全山床铺量在15000左右,而个体家庭旅馆已占总量的十分之一,一旦节庆假期,这部分场所通过加床、通铺等形式,日均接待量可高达2000--3000,加之无证经营的个体客栈,其承载量可突破5000人次。庞大的群体数据和诸多的安全隐患,同景区的发展需求,形成了不和谐的局面,迫使景区个体家庭旅馆的存在,无法取缔,唯有通过全民行动、理清思路、规范管理、严把关口、出台制度等措施,寻根治本,消除隐患,方能维持其平稳发展。为此,普陀山管委会牵头,公安、消防等17部门对普陀山家庭旅馆行业进行了规范整治。行动中,联合检查组采取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帮扶,两者有机结全,双管齐下的措施,强化监管力度,积极依托普陀山个体客栈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设置成立管理协会,分工定责、层层落实,根据普陀山个体家庭旅馆开设的不同类型、方式,出台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分类整改;在后期帮扶阶段,个体家庭旅馆领导小组及管理协会,重点加强回访、复查力度,扼制苗头,并加深对经营主及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安全意识,有序落实消防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助推平安景区建设。
建立多效、长效监管机制
1991年,普陀山消防大队进驻之初,只有一辆消防车,十来个人,对于古建筑古寺院的消防管理又无经验可借鉴。要管好普陀山的消防工作,首先要改变这种无序的状况。官兵们干就干,没有布局方位图,就边踩点边自己画;没有测绘工具,大家就用脚板去丈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官兵们就把全山古寺院建筑的耐火等级、消防水源、防火间距、用水用电、消防设施、管理人员等底数摸了个遍,并建立了详细的档案资料。在掌握了普陀山消防工作的全部家底后,消防大队及时列出了以三大寺、数十家宾馆作为重点保卫单位。同时联合普陀山佛教协会成立了寺院防火安全委员会,寺院防火安全委员会将寺院消防建设和管理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之中,将消防工作和寺院其他工作统筹安排,研究、协调寺院消防工作的开展,检查、指导寺院开展寺院消防管理工作。定期(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组织开展寺院消防安全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违章行为有纠正措施,并上报消防部门备案。寺院防火安全委员会还与各寺院签订年度《消防安全责任书》,组织年度考评,健全并落实奖惩措施;落实寺院消防宣传设施和公用消防器材的配备、维护保养、管理职责。
与此同时,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各寺院建立起了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度,明确了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了火灾巡查制度,定期、定时对寺院用电、用火情况进行巡查,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1999年,浙江佛教协会原会长妙善大和尚生前重病期间,亲自主持仪式,把价值38万元的大功率水罐消防车捐赠给消防大队,继任的原全山方丈戒忍法师多次倡议开展消防平安文化交流,拨出专款改善消防安全工作环境,就这样,由公安消防部门监督指导、佛协消防组织自我管理、全山僧尼群防群治的消防工作新局面在全山迅速形成。
警僧联动维护全山消防安全
在普陀山当消防兵,懂得消防专业知识这一个方面还不够,还要对佛教的基本常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做好普陀山的消防工作。为此,每年新兵一到,大队总要专门请佛学院的出家法师为官兵们讲一课佛教知识,这在外人看来是极为有趣的事,而对普陀山消防大队官兵来说却是很重要的一课。同样,全山各个寺院也定期请消防官兵为僧尼们宣讲消防知识课,这种知识文化的互动仅仅是普陀山警僧共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一个缩影。每年逢全山的重大节假日,消防大队都会主动提早抽调人员,兵分几路对全山的大小防火重点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检查,部署防范力量,并派出部分警力24小时参加三大主寺的僧尼值班,包括上路、进寺、入点,开展流动检查。同时规范普陀山合同制消防队员巡查制度,明确寺院消防巡查每周两次,其中一次必须在周六或周日,每次不少于三家寺院,节日或大型活动举办期间必须进行巡查。
除了把消防平安理念融入到佛教文化之中,在警僧联动互教巡查共管的基础上,普陀山消防大队还把义务消防队与现役消防队联动共管作为一项大事来抓,积极倡议佛教协会规范各寺院义务消防队建立,并配置5至8名专(兼)职消防队员,从事寺院内的防火工作和初起火灾的扑救,大队负责定期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协助其制定了寺院义务消防队的职责和普陀山火灾预案,并在寺院内设置消防器材室,器材室内配备日常的消防器材,并悬挂明显的标志牌;设置电子巡更系统;并定期联动开展对重点部位进行灭火演练,这种警僧联动共管消防的场面,已经成为"海天佛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