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建材>  正文

瓷砖变形都是地热惹的祸? 广东砖在东北水土不服?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5/17/2012 15:49:18   来源:陶城报

  

  好端端的瓷砖居然在铺贴后没几天便上演了“变形记”。
  
  沈阳的黄女士便碰到这样的烦心事。据悉,去年12月,作为经销商的她正为顺利拿下一个大型商场工程项目而兴奋不已,但没过多久,这种心情便跌到了谷底,因为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都是,她所提供的某品牌瓷砖在铺贴后没多久便出现了鼓起、变形等现象。
  
  她怀疑这是瓷砖本身的质量问题,因此打算向厂家索赔,而厂家则认为质量不是问题,责任不在自身。经过数月的理论,事情终于在双方各退一步之后得到解决。而问题的根源似乎落在了瓷砖的下面:商场所铺设的地暖。
  
  难不成地热引发瓷砖变形?而类似的纠纷企业又该如何避免?近日,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对此进行调查。
  
  用水泥还是粘结剂?
  
  俗话说:三分质量七分铺装。
  
  很多时候,影响瓷砖的总体效果并非来自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来自于铺贴是否得当。
  
  针对黄女士的瓷砖变形问题,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孔海发认为,可能是由于铺贴没有处理好,因为水泥的选择以及水泥层是否处理好对瓷砖影响很大。
  
  集束达总经理姚水平也认为,很多人往往忽视水泥的负面作用。因为我国水泥基本上都是达标的,所以瓷砖一发生变形走样自然不会去追究水泥的责任,结果瓷砖常常成为替罪羔羊。
  
  “但是,这种变形实际上却跟水泥有密切关系,如果水泥标号过高或者粘合砂浆中水泥比例过大,一旦水化放热快,加之环境温度差距太大的话就容易产生裂缝,粘合不好就容易使瓷砖出现松动甚至脱落。”
  
  不仅仅如此,姚水平表示,北方冬天的时候气温过低,水泥砂浆粘合剂中的水分会结冰,产生体积膨胀,产生应力,破坏水泥砂浆的结构和强度,如果产生这些情况,瓷砖跟地板就不能很好地结合,而水泥水化热富集在瓷砖底下,那么瓷砖就会鼓起来。
  
  “所以解决这个变形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加入好的粘结剂,像欧洲一些老房子,为什么历经四五十年还安然无恙,便跟粘结剂的合理运用有很大关系。”姚水平说道。
  
  对于水泥的强大影响力,来自东北的浩松陶瓷销售总监高东林也给出了一个颇为详细的阐释:“一个是东北这边的地热。普通用户的暖通管大概在五十多度,一般来说,如果瓷砖铺贴完了之后才开始供暖,那对瓷砖是没有多大影响的。但是如果一边在水泥地上铺贴瓷砖,一边采用地热取暖时,那么它就会迅速地蒸发水泥中的水分,而当水分被迅速蒸发以后,由于它比自然晾干要快速得多,比南方三四十度高温天气水分蒸发得还要快些,因此容易造成空鼓现象。”
  
  “其次这跟水泥也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铺贴地砖会用51#水泥,但是可能瓷砖铺贴的市场教育做得不太好,有些用户认为要想瓷砖铺贴得更牢固,就要用大一号的水泥,因此很多消费者使用了400#甚至是接近500#的水泥,这样的水泥更容易造成水分迅速蒸发。水分蒸发本身就容易造成空鼓现象,再加上水泥干了以后还会产生拉力作用,比如说500#水泥,它的拉力就能达到七吨,这么大的拉力也会导致瓷砖变形走样。”  

     可见水泥有风险,铺砖须谨慎。然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高东林认为:在有地热采暖的条件下要少用湿铺,其次铺贴要留缝。
  
  有缝铺贴更科学?
  
  铺贴要留缝,然而最近几年,“无缝砖”这一概念却格外流行。
  
  诚然,达到真正的无缝是不可能的。所谓“无缝砖”,只不过是瓷砖在生产过程中,对砖的自然边进行精加工,从而保证产品边缘整齐、规格一致,铺贴时的砖缝相对更小一些而已。
  
  或许是因为人们以为千篇一律的有缝铺贴似乎了无新意,于是便开始追求“无缝”,认为“无缝”更加美观。于是“无缝铺贴”逐渐成为某些陶瓷厂家大肆宣扬的卖点或者噱头,通过精校瓷砖尺寸,切(磨)边,想真正实现无缝铺装。
  
  然而,传说中的“无缝”铺贴真就那么美吗?据有关专家介绍,一旦瓷砖的加工精度不高,或者出现规格误差和平整度的误差,贴出来的砖会更难看。因为规格误差会使本来就很细的缝线更不顺直,平整度误差会使微小的错台更明显,十字缝不均匀。所以有时候即便是符合装修质量标准,但也会出现种种不美观、不舒服,甚至感到很别扭。
  
  而作为传统的铺贴方式,有缝铺贴体现的便是一种符合客观技术规律的自然美。且更重要的是,它不但是为了处理规格不整的问题,也是给热胀冷缩预留空间。
  
  因铺贴地砖时基础层、粘贴层、瓷砖本身的热胀冷缩稀疏差异很大,如果缝隙过小,瓷砖对环境的应变能力也将变差,由于温度的变化,会使瓷砖互相挤压导致砖面产生裂纹,甚至在强烈的热冷应力下,还会出现拱起和断裂。
  
  而留缝铺贴有伸缩余地的特点,容易确保贴砖面拼缝整齐,避免因砖型或尺寸偏差而导致留缝偏斜,影响瓷砖铺贴的整齐效果,可以避免因砖体和地面或墙体因收缩率不同而导致砖体变形、拱起、空鼓、断裂。
  
  但是,缝也不能随随便便地留。缝留多大,什么样的砖留什么样的缝,同样是门技术活儿。
  
  实际铺贴中为瓷砖留缝,墙面应以1—2mm为好,地砖留缝最小保持在1.2-1.5mm之间,一般在2—5mm,一些小规格砖,为了美观,留缝需要更大。而地面留缝,除了仿古砖需要留较大的缝隙5—10mm外,其他的砖种一般以3—10mm为好。
  
  “当然除了确认砖的类别,还需确认砖的吸水性以及膨胀率,再进行合理地铺贴。”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陶瓷科、国家级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市场总监刘亚民告诉记者。
  
  “任何材料都有自己的膨胀系数,都会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抛光砖的吸水小,膨胀系数小,仿古砖的吸水大,膨胀系数大。无论是有缝铺贴还是无缝铺贴都要首先测定地砖的膨胀系数,再确定所留缝隙。”他说道。
  
  广东砖在东北水土不服?
  
  事实上,一块砖出现毛病往往是多重病因交相导致的结果。除了铺贴上的讲究之外,砖的异地适应能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已然成为常识。但是不妨想想,一块从广东“走出去”的砖,尤其是跨越千山万水远赴几千里之外的他乡异地,会不会因为水土不服而出现“身体不适”呢?
  
  “据我了解,(在东北)出现类似鼓起的情况已经有三次了,最主要还是在于配方的问题,一些陶瓷厂把广东企业的配方拿到东北来做,如果比例不对的话,很容易造成二次变形。”曾供职于某广东陶企的高东林对此深有感触。
  
  “两地的温差和湿度差截然不同,差异很大,比方说东北地区,干燥的季节湿度只有5%左右,但是一到潮湿的季节,湿度可能会达到85%。在温差方面,就如现在的天气,昼夜温差达20多度,,如果这些配方达不到一定比例的话,在仓库里面本身就容易二次变形。”
  
  高东林认为,广东的瓷砖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到达东北,而且一般都是海路运输,海上的湿气又比较大,所以就容易造成二次变形的情况。
  
  如此说来,东北的本土陶企是否在产品质量上更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呢?
  
  “虽然广东的砖在东北属于中高端,但并不是说广东砖就完全都没有问题。在东北地区,消费者买砖会询问产品是否耐冻。因为在东北室外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50度,瓷砖耐冻性就成为很重要的因素。法库产区企业十分注重这个问题,基本都能达到要求,虽然广东的砖也能达到,但是在这种极端低温的情况下,广东砖变形的概率还是较大。”
  
  “其实在适应性方面,东北的企业可能在配料方面已经逐步摸索出一些方案来,比方说在配料方面都有一些调整,诸如塑性原料多一些,脆性原料少一些之类。另外,这里本身的生产条件、气候条件就决定了这个产品就适用于这个地区。”高东林说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是每个地区因水土环境人文环境的不同也会造就人的性格文化特征和思维观念的不同。
  
  设计大师郑成标曾说:“我相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三十岁之前我们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四十岁之前我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五十岁之前我们处理人与自己的关系。仿古砖行业其实也有这样一个生长和成熟的过程,在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对自然的回归,人对生活方式的思考,我们不能把一切速成。一件东西再好,但如果世上所有的东西都跟它一样的话,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事实上,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一块砖从“出生”起便已经烙上当地特色的印记,拥有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特殊基因,因而一块从来没“看过”雪的广东砖来到冰天雪地的东北,容易出现水土不服。而引申到销售上来看,不同地区的消费者由于地域文化、历史乃至气候等种种特殊性会对瓷砖表现出不同的口味,因此企业想要做大做强,便绕不开产品的差异化路线。
  
  “差异化主要有外观差异、内在品质差异和用途上的差异。北方产品外观上以暖色调为主,坯体以深色为宜,由于冷暖变化范围大,要求内在品质高,吸水率低。而南方产品,除吸水率和内在品质外,他它方面都正好相反,我们会考虑这些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浩松陶瓷技术工程师崔宽心如是说。
  
  当然,很少有企业针对某个区域特定人群的偏好专门推出一款产品,更多的是站在全国范围的角度来审视生产到设计的过程,但根据细分市场开发具有差异性的产品越来越被诸多企业视为重要的生存之道。  

     “从产品上来看,东北的消费者更喜欢“大”、“好”、“素”的产品。“大”也不一定是规格大,主要还是指产品的花色及纹理更加大气;“好”指的就是铺贴方便快捷、不容易出现问题;“素”就是纹理从简不从繁。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人文方面的因素,比如纯中国式的仿古,在北方就不太容易接受,因为中国文化的根源或者起源不在东北。”从事瓷砖销售多年,高东林自有独特的观察。
  
  如今,貌似每个陶企都在高谈阔论创品牌,但往往忽视实施品牌策略的两大基本元素:产品和消费者。如何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推出具有差异性的产品是建立和提升品牌的关键,特别是在跟风和同质泛滥成灾的陶瓷行业,一个新产品刚刚面世,便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直接导致市场增长不断放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抢占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特别”的产品便不可或缺。
  
  因此,根据区域的特殊秉性而开发能“适合”当地文化、气候的产品对企业的成长壮大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有人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