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销与营销
在这个促销盛行、却又整天把营销挂在嘴边的行业,实际上很多人还没有搞清楚何为促销?何为营销?
个人认为,促销是一种短期或者阶段性促进销售量的行为,它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优惠措施和不同于寻常经营政策的手段,来实现促销期间产品销量的明显增长。相反,营销不同于促销,它更多的是一种中长期的规划,自上而下、基于品牌战略目标的一种循序渐进、可以在不同时期进行适度调整的一种经营策略或者方式。
比如说,一个农业示范区,一直以来倡导健康饮食、绿色食品供应的理念,通过科技种植产业化,物流配送、仓储、批发渠道建设来实现快速消化产品,通过统一的商标标识和产品身份认证、质量检测等来确保品牌的权威性,最终实现了这个农业示范区在社会流通领域的品牌形象,赢得了强大的消费基础,也促进了长期稳定的销售增长。
此谓之营销,是一个基于战略目标而不偏不倚的庞大、复杂的经营过程和体系。
又比如,一位从这个农业示范区采购绿色蔬菜进行市场销售的商人,在商场内采取“购买2斤绿色蔬菜赠送1只土鸡蛋”的行为,应该是促销的范畴。而另一位菜商在商场内推出大幅宣传海报称:“来自某农业示范区直供绿色蔬菜,货真价实,假一赔十”。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促销行为,虽然没有赠品促销和降价促销,但权威地货源渠道和正品保障,亦是促销的亮点。
因此,促销和营销完全是两回事。虽然前者可以是为后者服务的战术之一,但绝不能长期将促销作为企业和品牌的营销,否则将离自己的品牌战略越来越远,陷入价格战和微薄利润越来越深。
回到我们的陶瓷行业,很多企业每个月都会拟定多套促销方案,然后下发到全国经销商,并统一配送物料,委派业务人员赴一线跟进,协同经销商促销。
这是在干什么?你既想成为上述案例中的农业示范区运营商,又想成为市场中的蔬菜促销小贩吗?还是企业产销不平衡,急于清仓呢?即便如此,一个企业能长期靠促销来减少库存吗?答案显然是不能。
因此,对于一个品牌的总部来说,促销不应该是一种常态化、长期性的行为,更不应该企业自上而下全员出动,来参与到经销商的促销中。这是一种角色错位和跨界执行,原本应该由经销商完成的事情,最终每每由总部来主导甚至直接参与。长期如此,经销商对企业总部产生了高度依赖,一旦没有促销,经销商就“傻眼”了,最终无所适从。最后倒逼企业再次进入到促销的恶性循环,劳命伤财。虽然销量不错,但一年到头辛辛苦苦靠促销来获取的利润,微薄到自己都觉得惊讶。
因此,个人认为促销应该是由不同地区的经销商,根据当地的文化特征和消费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和执行。当然,企业总部不是不能做促销,而是不能长期常态化地做促销,将精力倾注到一个与品牌建设、战略营销无关的战术行为上,造成大量时间、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严重者会错失良机,贻误企业战略发展,贻害经销商自身的创新意识及能力。我们都不希望无促不销,更不希望最后恶化到促也不销的困境。
通俗来讲,促销顶多是一种休闲方式,偶尔唱歌喝酒溜溜狗。但营销却不是这样的,它是人格塑造和价值体现的人生态度和过程。
二、为什么利润这么薄
利润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指标。它能体现出一个企业成长状况及竞争力。然而利润并非只体现在数据上,更应该是企业投资人、职业经理人乃至整个管理层都高度关注和重视的指标。
作为制造业,尤其有着多年生产管理经验、稳定采购途径的陶瓷砖企业,为什么往往会遭遇销值的增长,而利润却负增长?真的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吗?真的是市场竞争残酷、价格战激烈导致的吗?
我们是否试图从企业自身的问题上去寻找原因?比如,我们有没有去仔细分析企业在生产、管理、市场这三个领域的重要指标,尤其其中常被管理者忽略的隐性指标——生产方面的采购成本,为什么同类型同等质量的原料没有采购到价格最低的?管理方面,为什么因为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和岗位设置,造成机构臃肿和人浮于事?市场方面,为什么因为跟风模仿和品牌信仰的迷失,长期参与到综合成本高昂但利润回报低下的促销价格战?
事实上,在当前的陶瓷行业,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重新梳理、全面分析,一定能够找到问题。昨天和尹虹博士、欧陶科技欧阳天生董事长等人在探讨新时期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时,着重谈到了企业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很多大型陶瓷砖生产企业,财务体系仅仅是一个统计、核算和收支的简单机构,却没有从财务数据的分析中,找出问题。比如为什么同样的产量,为什么生产成本会比以前高?同样的销量(值),为什么销售成本会比以前高?这些都是导致利润下降的根本原因,却没有人通过财务数据的分析,来寻求解决方案。
此外,很多企业投资人虽然从财务数据上发现了问题,亦察觉到高成本采购环节一定存在问题,但最终因为没有证据,选择观察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所谓的证据仅是处罚的依据,但管理方式的改进和风险控制,是不需要这样的证据的。它需要的是投资人和决策者改变现状、强化监管的勇气和自信。
有一次采访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杰军博士的时候,他表示,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实际上就是考验投资人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尹虹博士和欧阳天生也谈到,一些企业在陶瓷砖生产原料的采购环节,管理非常混乱、薄弱,甚至失控,很多企业就是因此而产生数千万甚至过亿元成本的浪费。
又如,营销环节,因为营销策划人的模仿跟进的惯性,造成很多行为上受其他同行影响,制作各式雷同物料,一味追求形式精美而缺乏真材实料的画册、标书等,最终营销成本愈来愈高,却极难被发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因此,本文的观点是,虽然现在因为市场萧条和产品同质化价格战的影响,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但实际上陶瓷砖企业的成本管理仍停留在这种简单而表面的思维中,真正从管理、采购、财务数据的分析中寻求问题的企业很少。即便一些企业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投资人却忽视其重要性,最终问题严重到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生态链健康。
要知道,成功的企业无不是在管理上精益求精、在采购链上监管并存的。无论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还是陶瓷行业的隐形冠军宏宇集团,无不在上述问题上处理得非常成功。当然,我们无需去理会那些已经沦为投资股东和管理者洗钱的企业,他们忽视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并不是他们没有看到问题,相反是他们在纵容这样的问题,寻求不同的回报方式而已。
利润空间的压缩有时候是来自市场竞争的,但有种情况是一定存在的,就是生产管理和采购监管体系,出现“只监不管”或者“只管不革”,导致成本失控,利润微薄。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