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来真的了”宜昌首佳陶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曾美祥如是说。从2010年初开始,关于首佳陶瓷搬迁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高耸的商品房透露着都市繁华的生活气息,与对面仅有一路之隔的陶瓷厂有些格格不入
曾美祥所说的“这次”是指2011年8月2日宜都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布的《关于首佳陶瓷搬迁办理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宜都市行政服务中心与首佳陶瓷公司董事长谢元首进行了沟通,谢元首表示,将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支持宜都市的城市发展建设,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市政府对首佳陶瓷公司整体收购并拆除,首佳陶瓷公司将不再选址新建。
而这一纸报告在真正开始实施落实的时间2011年的12月31日,意外发生了一点小插曲——车间生产工人因养老保险与公司产生的纠纷,让首佳陶瓷的正常生产被突然叫停。“政府当时的想法是,反正这厂也是要拆的,干脆停了算了”,曾美祥是如此理解当时政府的做法的。
从2005年开始,曾美祥就一直在该公司担任销售经理一职,负责公司的市场开发和产品销售,时至今日已有整整七年。4月3日,曾美祥在他的办公室里向本报记者证实了上述报告的相关内容,“公司被拆除后没有被选址重建的可能,因为市场上的无序竞争太厉害了,让老板看不到陶瓷行业美好的未来”。
作为全国第四大卫生洁具生产基地,宜都市仅拥有首佳一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它的拆除意味着,宜都将从湖北乃至中国建筑陶瓷的版图上消失。
因污染招来民愤
32岁的宜都锦绣江南小区业主李怀军,对他家对面的陶瓷厂恨得咬牙切齿,从2011年初入住该小区近一年时间以来,日日饱受小区对面陶瓷厂的粉尘侵蚀,“从早到晚,小区上空总是灰尘蒙蒙,每天不敢开窗,衣服不敢晾晒,即使这样,房子里仍然每天落满粉尘”。李怀军埋怨了一年。
直到今年元旦开始这样的日子才结束。那一天,李怀军发现他家对面的这个陶瓷厂安静了许多,没有了机器每日每夜的轰鸣,亦没有了可怕的烟雾和粉尘。“难道是陶瓷厂要搬了?”当时为了确认,李怀军还和许多业主一道到处打听,尽管四处传出的风声都是它要拆了,但和李怀军一样的数千业主的心里依然没底。李怀军说,“只有亲眼看到它拆,我们才能踏实些”。
比李怀军们更加殷切期盼陶瓷厂搬迁的是对面锦绣江南小区的销售人员。“陶瓷厂的存在对我们房子的销售影响太大了,2010年开盘到现在仍有许多空房子卖不动”。
本报记者实地看到,首佳陶瓷与锦绣江南相距不过50米,仅一条马路相隔,陶瓷厂的原材车间和喷雾塔与对面的部分楼栋甚至“门当户对”。周边还有宜都职教、清江商城等一大批教育、商业地块。
“买了这里的房子有些后悔,感觉是被开发商给忽悠了”。李怀军说,起初买房是被开发商宣传广告上一则首佳陶瓷搬迁的标语给打动,但事实却是搬了两年多仍然岿然未动。“因为许久看不到搬迁的迹象,后来有好多业主还集体向开发商要求退房”,李怀军告诉记者,开发商也因这事和政府、首佳陶瓷进行过多次协商、洽谈;但因为涉及多方经济利益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而首佳的生产则一直照旧,污染亦依旧。
“迟迟看不到希望,为了讨一个说法,还有的业主甚至闹到了更高一级的行政主管部门——宜昌市”。宜都锦绣江南某销售人士向记者透露。
本报记者在宜都采访期间了解到,首佳陶瓷因污染问题在附近庞大的居民群体中的印象和口碑上都双双差到极致,颇有“恶贯满盈”的意蕴。谈起首佳陶瓷,有人用引发民怨和众怒等不堪和激进的字眼来形容,也有居民说“在这样的地方住久了会折寿”。更还有些意味深长的话语,有业主嘲弄着说:“锦绣江南,宜都人民投资兴业的‘首佳’选择”。
不过,在李怀军看来,首佳的存在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
非自然死亡
事实上,首佳陶瓷的经营状况一直不错,亦从未遭遇过财务危机、资金链断裂等死亡前奏。原首佳陶瓷内部某不愿具名人士透露,因该公司长年处于盈利状态,公司的四大股东竞相争抢着承包经营。
“首佳的模式是低成本、低售价、低档次运营,就近销往湖北、湖南两省广博的农村市场;因为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在这些地区倍受亲睐”。该人士表示,在首佳就职期间,公司生产成本的控制程度极其严苛,整个销售部包括销售经理在内一共仅有四人,且每月薪酬仅为固定的2000多元,没有任何其他的业务提成。
一份来自宜都市税务局的公告显示,首佳陶瓷曾连续几年在该市百强纳税企业名单上榜上有名。而宜都是湖北县域经济的领军县市,经济发达,在湖北县域经济的排行中一直稳居在前二的高位上。首佳的榜上有名说明在当地这可以称得上是一家大企业,经济贡献能力突出。
给它带来“杀生之祸”的原因是“出生地”问题。工厂所在的位置恰好处于宜都市城市扩张运动进行得最为迅速的地带,在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双重压力下,它不得不死。
政府给出“判决结果”的时间最早是在2010年1月,结果是首佳陶瓷被“驱逐出境”,到该市偏远的乡镇重新征地扩建;但其间却因多方原因被“缓刑”了两年,但到最后起初的这份“判决”亦没有生效。
曾美祥介绍,首佳陶瓷虽地处宜都市陆城街道,但上级主管部门却并不是陆城街道,而是建厂初期的注册地宜都市五眼泉镇,这就使得拆迁过程中被多卷进了一个部门,而本报记者在首佳陶瓷办公大楼看到,该企业获得的多张荣誉证书中颁发部门均是宜都市五眼泉镇。
知情人士透露,引发两年搬迁未遂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与政府在赔偿款上未达成一致,该人士表示,宜都市最终给出2亿元赔偿金额后双方才达成一致。但曾美祥对上述内容予以否认,他说未搬迁的主因涉及多个方面,而赔偿金额目前正在进行评估还没有确定,“能有个1亿元就已经不错了”。
曾美祥介绍,今年开年首佳陶瓷就已经开始计划拆除工作,目前宜都市十几个部门正在工厂里“坐阵”进行资产评估,方式是细到“连一张办公桌都会被政府处理”的整体收购,“预计四月底可评估完毕,五月初就要进行拆除”。
4月3日,本报记者在首佳陶瓷看到,工厂里早已人去厂空,仅有三四名工人在清理车间内部的财物,占地面积200余亩的工厂里寂静得有些可怕,曾美祥透露,公司内部主管以上级别的管理层早已跳槽到周边陶瓷企业,而他自己也有好几家企业向他下了聘书;“把这边忙完了,我就过去”。
前身系中外合资,半年亏700万
回溯首佳陶瓷的八个春秋,可以复盘一家先落后起、惨遭易主,但并不为多少人关注的企业人生。
2004年下半年,由马来西亚人投资的宜昌新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首条水晶砖生产线点火投产;那时的陶瓷行业还是一个充满暴利和诱惑的行业,但企业运营状况却并不理想,因销量不畅,生产线在半年时间里开开停停,前后共持续了6个月,在亏损了700万元人民币后无疾而终。
这便是首佳陶瓷的前身。
直到今日首佳陶瓷门口,中外合资宜昌新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招牌依然保留,只是在岁月的侵蚀中失去了原先的青春与润泽,朱红的字体有些破损和苍白。旗杆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不再是矩形状,看起来更像一块破布。
2005年12月5日,首佳陶瓷四大股东与马来西亚人签订合同,租用生产线。同年12月20号,生产线再次点火。
2006年4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宜昌市首佳陶瓷有限公司”,四大股东共集资2400万元整体买下这家曾经经营不善的陶瓷厂,那是首佳陶瓷飞速发展壮大的机遇期。2007年,第二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期间生产过水晶砖、瓷片和仿古砖。
“那个时候四周还都是农田,每到夜晚犬吠虫鸣”。回忆起曾经工厂周边的荒芜与萧条,曾美祥深深的慨叹一番,“这几年宜都发展得太快了!”
2010年,首佳陶瓷多项荣誉加身,旗下品牌巨比特被评为宜昌市知名商标和湖北省十二届消费者满意商品。但也是这一年,因城市扩容与生产污染上的不兼容,政府部门主动找上门来下了搬迁令。
从首佳陶瓷07年二线投产以来至今,每年的销售额都基本稳定在了1.1亿元——1.3亿元之间。“企业发展虽没有逐步壮大,但也平稳正常”,曾美祥介绍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