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建材>  正文

原油进口会否重铁矿石覆辙?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1月24日

  2010年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一直处于高价位的状态,我国进口的铁矿石平均到岸价的涨幅高达60.74%。中国钢企为此多支付1980亿元人民币,是我国全部钢企去年实现利润的2.21倍。
  
  原油作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和战略物资,具备与铁矿石相同的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需求较为刚性,同样面临着进口价格大幅波动的巨大风险。那么,原油进口管制的放开会不会重蹈铁矿石进口的覆辙,使得原油进口价格受制于人?
  
  客观看,原油作为大宗商品具备与铁矿石相同的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但原油的商品属性正逐渐减弱,其金融属性在逐渐加强。大宗商品的价值往往由商品属性决定,而商品价格往往由其金融属性决定。美元贬值、流动性泛滥和通胀预期导致的投机因素显然已经成为左右原油价格的重要力量,原油如同铁矿石一样正不可逆转地迈上资产化的路途。
  
  但是进口原油价格是否会同铁矿石价格一样,完全脱离供需双方的协商,需求者完全丧失议价权而只能被动的接受卖方的市场定价呢?其实并非如此严重。
  
  目前,国际原油供需整体上平衡,生产国和消费国由于在地理区域上存在着差异,使得原油的国际贸易需求十分强烈,原油市场上卖方众多。而铁矿石市场则是由少数卖方控制,这是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采购中失去话语权的首要原因。2009年,全球石油产量为7995万桶/日,产量前三位的区域分别为中东(2436万桶/日)、欧洲(1770万桶/日)和北美(1339万桶/日),全球消费量为8408万桶/日,其中亚太(2600万桶/日)、北美(2283万桶/日)和欧洲(1937万桶/日)地区为最主要的三大消费市场。
  
  由于石油产地和消费国存在着差异,原油贸易一直是世界贸易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参与原油贸易的主要是大型国际贸易商、跨国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近年来,随着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三大国有石油公司都在加快海外资源的扩张,海外权益产量不断提高,同时,南美、西非等新兴产油区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我国进口原油的渠道不断拓宽,不存在单一的依赖某些供货商或产油国的局面。
  
  反观国内钢铁企业,在铁矿石进口的策略上也出现向多元化进货渠道转变的良好趋势。近年来,数次铁矿石谈判均以中国企业付出越来越昂贵的代价而收尾。国际三大矿山企业(力拓、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难以撼动的强势话语权,使得国内企业在痛定思痛之后开始积极转变思路,以转移进口地和自建海运船队等方式,来尝试降低剧烈波动的铁矿石价格带来的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原油贸易市场交易充分、机制完善透明,原油进口并不像铁矿石进口直接由买卖双方商定采购价格(今年逐步引入了指数定价公式),而是规定价格公式,贸易双方承担的风险一致。自2005年开始,铁矿石长期供应协议价格谈判均以采购方接受三大矿山的提价要求为结局,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长期协议价格有所下降。由于铁矿石长久以来都采取固定价格模式,价格谈定后根据协议执行较长一段时间,这种定价模式使得掌握资源的三大矿山利用其垄断地位刻意抬高价格。特别是在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铁矿石现货价格转而走低,使得国内签订了固定价格的钢铁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很多企业不得已单方面终止了长期协议。


来源:《能源》 作者:王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