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建材>  正文

陶瓷艺术品能否抵御市场泡沫?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5日

  现当代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价格持续升温
  
  瓷库中国讯近年来,收藏界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现当代景德镇艺术陶瓷尤其是名家精品,越来越受陶瓷爱好者和投资者青睐,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动辄几十万甚至过百万元人民币,价格直逼甚至超过了古陶瓷。同时,随着一批批陶瓷精品陆续漂洋过海且被国外艺术馆、博物馆收藏,有专家指出:中国文化若想像中国经济一样影响全球,一定要靠独特的文化品种,而这种最有希望驰骋世界艺术品市场的文化品种应是水墨画和陶瓷,因为这两大板块是中国人自己的“武器”,话语权和审美标准具有独特的民族性。
  
  在4月份,由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主办的《景德镇当代名家经典陶瓷艺术展》,200多件参展作品会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反映当今景德镇老、中、青三代陶瓷大师的创作水平,诠释现当代景德镇陶瓷的艺术真谛。借这个机会,我们全面了解一下景德镇艺术陶瓷的创作现状,看看那些精品到底能否抵御市场泡沫。
  
  大师云集创作思维翻新
  
  陶瓷的故乡在中国,而景德镇则有“瓷都”之美誉。我们知道,景德镇制瓷的历史始于汉代,原称“昌南镇”。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朝廷诏令这里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这批御瓷深得皇帝赏识,景德镇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以皇帝年号冠以地名的殊荣。自元代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官员驻扎在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立瓷局,置办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珍宝。景德镇的历代瓷工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具有东方艺术特色和中华民族风格特征的陶瓷文化艺术,并通过海上“陶瓷之路”源源出口,架起了东西方经济技术和文化艺术交流的虹桥,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步入现代社会,尽管“瓷都”地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景德镇仍以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老的陶瓷艺术与现代意识相交织、融合,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原来,在这片艺术沃土上,有着世世代代“群力业陶,众心事瓷”的窑火传薪人。如今,几乎一半以上的国家级陶艺大师工作、生活在景德镇,如王锡良、秦锡麟、张松茂、王隆夫、李峻、张育贤、李菊生、刘远长、王恩怀、戴荣华、熊钢如、熊汉中、汪桂英、陆如等,他们的作品基本代表着当代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准。
  
  此外,作为高端艺术人才培育的摇篮,景德镇还拥有全国唯一的陶瓷本科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有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等综合实力在业内堪称一流的陶瓷科研机构,昔日“师带徒、父传子”的承传关系正逐步消逝。艺术创作思维已从封闭型单向思维转变为开拓型多向思维,因而出现了综合应用多种学科、多种技艺、多种材料、多种手法于一体的创新趋向。陶瓷艺术彩类之间的界线逐步变得模糊,而工艺技术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这些翻天覆地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向更高层次和纵深方向发展。
  
  如今,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比过去更注重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新材料,使一些古老的陶瓷品种呈现出新的光彩。他们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材质和装饰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和特性,体现材质美、肌理美,创造和开发出众多新彩类、新品种。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已经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元素和基因,赋予了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新的生命、新的气息和新的风格。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