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个产自明朝永乐时期的云龙纹剔红盒子以1193.8万港元成交,这一得标价让许多普通收藏爱好者费解不已。实际上,剔红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收藏价值不容小觑。
剔红——福寿碗
中国是漆的发明国,使用漆的历史至少有7000多年。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又赋予了漆艺术有了独特的民族形式——剔红。这一工艺萌芽于隋唐,成熟于宋,鼎盛于元明,清代乾隆以后又有一定发展。剔红工艺复杂,同时还浸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上有不小数量的剔红散落在世界各地,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所珍视。
器物雕刻的艺术
剔红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即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此技法萌芽于隋唐,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剔红是非常民族化的一种精美工艺品,运用精湛的雕刻技艺赋予了漆器华丽的气质,工艺繁复,技艺要求高,制作周期长,所以古董级的剔红存世量很小,每一件都值得珍藏。
剔红工艺主要分三个大部分,制胎,髹漆,雕刻。胎有金属非金属之分,髹漆就是刷漆,共要几十道、上百道,甚至有达到两三百道的。一道刷好了,要等半干才能刷第二道。为防龟裂,漆不能烘干,不能晒干,一定要在室内阴干,每天一般只能刷一道,最多两道。工艺的特殊性决定了剔红的漫长制作周期,少则数月,多则经年。
中国人尚红,此类作品大部分是红的,小部分才是绿的、黄的、黑的或其他颜色的。对于这些可相对的称剔绿、剔黄、剔黑、剔犀也可笼统地称作剔红。剔犀一般为一道黑,一道红,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有点像犀角的纹路。富有想像力的古人将剔犀两字冠与了这种艺术品。
永乐年间创高峰
对于剔红的收藏鉴定,我们可以通过剔红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区别鉴定。精美的古董级剔红存世量不大,鉴定并非十分困难。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