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建材>  正文

营口项目资金流向铝镁等高端产业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5月31日

  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域的营口,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经济发展正入佳境。年初至今,营口更是明显加快了重大核心项目的开工频率,细细数来,从投资100亿元的恒力集团聚酯及配套产业项目、投资20亿元的罕王集团金
  
  属镍和不锈钢项目,到国家863计划“菱镁矿高效制备电熔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项目及中微光电子(潍坊)有限公司高亮度光节能照明研发生产总部基地项目等,其中不仅有传统支柱产业的优化升级,更不乏新兴产业的雏凤新声,这些不同领域核心企业的创新项目均剑指高端,为营口的经济发展再提速平添“核动力”。
  
  高端项目凸显创新品质
  
  2月25日上午10时,记者在营口银河镁铝合金有限公司看到,一块横截面积为860毫米×350毫米的镁合金铸锭被机器吊出生产车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镁合金铸锭,它的生产成功,标志着我国的镁合金宽厚板生产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镁合金板带材是镁合金中的最高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在车辆工业、电子工业、印刷工业、体育器材、玩具制造业、航天、航空及国防工业中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因此,镁合金成型与应用关键技术开发成为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
  
  东北大学教授、该项目课题组的崔建忠、乐启炽两位专家告诉记者,我国的镁资源储量世界第一,但其先进生产技术一直垄断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所以国际镁合金板带材价格居高不下。我国镁合金板带产量低,产品的性能不高,尤其是售价高大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课题针对这一国民经济重大需求,确定“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镁合金板带生产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高效经济的镁合金板带加工技术,实现镁合金板材主导生产技术的产业化,显著地降低镁合金板材的生产成本,扩大镁合金的市场和产量,使我国镁合金板带材生产技术和应用规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样在镁质材料行业,3月29日,营口首个国家863创新项目菱镁矿高效制备电熔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暨营口东吉科技集团产业基地在大石桥市奠基。
  
  菱镁矿高效制备电熔镁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项目,作为全国菱镁产业第一个列入国家863计划的创新项目,主要研究菱镁矿熔炼过程中降低能耗、密闭收尘、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等重大突破性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营口东吉科技集团产业基地将致力于科研课题的产业化应用。建设环保密闭型电熔镁示范生产线,采用新技术进行二氧化碳回收、余热利用等。项目用地1200亩,计划5年完成投资45亿元,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25亿元。项目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5亿元,其中自筹资金14.6亿元。
  
  在营口的创新项目中,除了能看到镁质材料、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连续击出漂亮的“组合拳”,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自主创新领域也开始华丽亮相,分别在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上,奠定营口未来的新兴产业基业。
  
  4月15日,两个重量级项目河北东旭集团玻璃基板生产线、中和园核石墨深加工项目在五矿(营口)产业园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河北东旭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玻璃基板生产企业,其核心产品TFT-LCD显示器件的关键原材料玻璃基板,市场需求强劲,全球仅有美国、日本能够量产。此次签约的项目总投资额90亿元人民币,将分两期建设九条5-6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一期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8亿-21亿元,年利润将达到5.8亿元。中和园核石墨深加工项目总投资34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将建成年产10万吨的高纯石墨生产基地;二期将高纯石墨材料深加工成核模块制品,主要用于第四代核电站建设,为全球核能源设施和核电站建设配套,同时用于燃料电池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及其他新能源的开发;三期核园建设实现国际核能源材料、燃料电池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及其他新能源材料交易中心。
  
  而4月27日签约落户的中微光电子(潍坊)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高亮度光节能照明研发生产总部基地项目,将在营口高新区打造一个年产值超200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中微光电子(潍坊)有限公司是一个以生产、研发半导体光源器件为核心业务的高科技公司,拥有全球一流的研发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业界著名的摩托罗拉、ST微电子和JDSU等跨国公司。作为业界的“老大”,中微公司将在营口高新区建立东北地区唯一的研发及产业化总部基地,主要从事外延片、芯片技术和LED节能照明产品的研发、生产,真正形成“研、产、销”产业链条。
  
  中微公司还将与营口市政府签订市政公共照明LED节能改造项目EMC框架协议,使营口市成为全国第二个全LED亮化的城市,并将促进营口市低碳环保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营口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营口向现代化都市跨越的进程。
  
  投入巨资鼓励“中国创造”
  
  不久前,2011年度第一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项目公布,营口市有五个项目入选,共获得资金支持350万元,立项项目与获得支持资金均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基金为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重要的研发资金投入,将为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今年营口市获得支持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新材料、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高新技术领域,项目在技术、工艺、性能上具有较大的创新性,项目技术水平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包括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国家创新基金的注入,缓解了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紧张的问题,为营口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也激发了企业的科技创新热情,为项目的后续开发与产业化提供了资金保障,引领营口市中小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发展。
  
  在争取国家创新基金投入的同时,营口更是投入巨资鼓励“中国创造”。
  
  今年3月,刚刚晋级为国家高新区的营口高新区,在全国首创“中国产品创新奖励基金”,初期投入1亿元,每年拿出上千万元奖励在产品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企业和个人。
  
  据悉,“中国产品创新奖励基金”建立后,营口国家高新区将联合国际和国内科技组织,每年在全国企业中评选具有成长性、独创性和实用性的产品创新项目,对其中的十项将进行表奖,每项创新成果可获得奖金高达30万至100万元。奖励范围包括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和创新项目所在企业。
  
  营口市领导认为,企业是推动中国科技产业化的主体,而产品创新又是企业创新的核心环节,用奖励基金的方式倡导产品创新,其作用不仅仅是对产品创新进行必要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在中国企业中引导一种以创新为荣的价值观,让产品创新成为企业共识、社会风尚、时代方向。这也是国家高新区推动中国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当承担的责任。
  
  记者从“中国产品创新奖励基金”组织者方面了解到,对产品创新项目的推选,包括企业申报、网上公示、专家评审、网友监督等环节。对一些在产业发展中具有战略价值的产品创新成果,“中国产品创新奖励基金”除了将进行资金奖励外,还将依托营口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载体辽宁渤海科技城,对这些项目进行金融、人才、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产业化服务,让中国产品创新在产业升级中聚变出更大的潜能。
  
  营口高新区设立“中国产品创新奖励基金”,是高新区“国家队”服务于高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益尝试,也为高新区自身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高端人才与项目良性互动
  
  项目创新,人才是保障。
  
  营口面对千载难逢的大开放、大集聚、大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新机遇,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和各界力量,积极为海内外高端人才搭建引业、创业、择业平台,努力寻求新形势下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的创新与突破口,加快推进海内外高端人才与当地主体产业需求的融合。
  
  创办营口市“海外学子创业行”活动,构建高端人才聚集的优势平台。加拿大爱德现代牛业(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祝加贝与合作伙伴北京富通华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赵树斌分别就高产奶牛繁育基地和绒山羊性控精液分离科研中心项目落户营口高新区生态科技园,在营口市“第二届海创行”活动现场正式签约。海外学子杨浩然的“中国购物搜索引擎(营口)”,王平的生产帆船、游艇研发项目也先后落户营口。
  
  引智成果的成功落地,极大地促进了海内外高端人才的科技成果在营口市的转化,孵化和催生了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在营口市的发展壮大。
  
  实施企业家苗圃工程,建设“海外学子创业园”。依托营口中小企业创业园,营口创建了“海外学子创业园”,作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举办营口市“海外学子创业行”活动的承接载体。创业园占地面积为1.6万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同时,建设了4万平方米的附属、配套生活服务区。在创业园内,为入园的海外高端人才搭建起了政策法规、金融助力、创业辅导、信息服务四个“直通车”平台;营口银行设立了总授信额度为5000万元的创业助力贷款项目,为海内外高端人才施展才华、实现价值、迈向成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海外学子王子楠领办的“灵动国际(营口)高科技有限公司”、宋芷颐创办的“友谊洗衣机研发中心”、周连惠创办的“营口之光创新咨询公司”、辽宁进化科技集团董事长李宁带领的海外人才团队等纷纷落户创业园。
  
  营口还在建立海外学子人才库、海外人才引进代理制度的同时,改进海外人才引进模式,加大智力柔性引进力度。通过辽宁“引进国外专家项目洽谈会暨高新技术展”、海外学子创业周、申报引进外国专家智力项目等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大规模、全方位地组织开展营口市急需的海外高端人才智力柔性引进。近几年,先后引进国外智力近400人次,智力项目近百个,促成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等一大批海外人才与市、县级政府或企业建立了科技顾问关系,并在多家民营企业建立了博士生流动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