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因为国家多部委的道道禁令进入公众视野。但这个在决策层眼中贴上“产能过剩”、“两高一资”的争议产业,虽身陷调控漩涡,似乎难以撼动。
近日,油企将对电解铝等高能耗企业拉闸限电引为“油荒”根源,电力部门将此作为“电荒”的救赎途径,市场人士则解读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不过,业内调查发现,目前电解铝企业并未因为限电而被迫减产。
限电几无影响
“电解铝产能集中的河南、湖南地区因为存在电力缺口而执行限电,但并未影响当地电解铝企业生产。”记者昨日从上海有色网拿到的最新行业报告中称,通过对当地电解铝产业调查发现,目前并无因限电而减产的企业。
“现在主要依靠自备电厂维持电力供应,虽然5000大卡动力煤采购价高达800元/吨,却没有影响正常生产。”湖南省当地最大的电解铝企业表示。记者注意到,目前湖南电力缺口高达400万千瓦,相当于电力需求近三成。另据上海有色网调查,今年初复产的河南省部分铝加工企业也称接到了限电通知,却同样没有因此减产的。
从整个产业链生产过程看,电力成本占电解铝成本超过了40%。“但近年来电力供应短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始终未能对电解铝生产发生直接影响,之前电解铝企业大规模减产主要是因为政府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或持续的大幅亏损。”上海有色网分析称。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电力供应短缺持续加剧,电解铝就可能前途难卜。“企业确保生产运行用电量比电力部门分配的指标多,不仅意味着利润损失,限电引起电流波动还造成了铝品质下降和加速电解槽破损,也将增加费用。”
此外,利用自备电厂发电或许能解企业燃眉之急,长期来看,中小企业的电煤成本支出太过庞大,高产势必难以为继。据记者了解,中国铝业的自有发电比例为25%,焦作万方为50%、新疆众和78%,南山铝业达到了100%,而云南铝业完全靠外购。
政府强制减产
电解铝企业因多年与拉闸限电政策“作战”而“免疫”,为节能减排而必须担负的减产重任自然落到了政府身上。国家对电解铝行业的调控由来已久:2005年将之归入限制类产业科目,2006年又直指产能过剩。
重磅调控始自2007年,发改委具体设定新建项目年产量和工艺要求;2009年开始,3年内原则上不再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去年,三部委又限期取消对电解铝等高能耗企业用电价格优惠。今年4月,九部委发文紧急叫停拟建项目23个,涉及产能774万吨。
不过,地方政府却似乎陷入了经济效益与节能减排的博弈。记者从陕西省工信厅4月末公示的该省7个行业拟淘汰的落后产能名单上看到,其中上榜的电解铝企业只有渭南市澄城县金元铝业有限公司。
根据公示,金元铝业将淘汰72台100KA的预焙阳极铝电解槽,年产能约2万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自2009年底起就着手逐步关停72台100KA的预焙阳极铝电解槽,因此按省里要求年底前淘汰落后产能将不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
去年底,针对国内电解铝主产区纷纷给出的具体关停产能数字,重化工行业数据信息与分析工具供应商阿拉丁调查却发现,其中不乏已经关停多年的落后产能,也有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关停的企业,导致实际减产数量低于预期,对国内电解铝实际产量并未产生实质影响。
“黑户”浮出水面
还有媒体报道称,出于经济利益驱动的因素,电解铝行业高达三分之二的产能属于违规建设的黑户项目,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庇护。报道援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铝部负责人称,目前全国2000多万吨电解铝产能中,只有600万吨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
耐人寻味的是,九部委叫停电解铝时计算拟建项目产能774万吨,但上述报道援引中国铝业高层分析称,中国有拟规划建设的电解铝项目达到了44个,合计产能超过2000万吨。
记者了解到,有些厂家还利用其他项目的名目进行申报审批,比如煤、电、铝加工项目,最终仍是上马电解铝项目。2009年国务院发文警示电解铝产能过剩风险时,也曾要求各地各部门遏制电解铝产能的无序扩张。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年时间里电解铝产能反而出现了25%以上的扩张,及近700万吨的拟建、在建产能。
这样的局面与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恐怕难以分割。多位分析人士都表示,中央政策落实到地方政府时应该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
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到2010年,全国电解铝产能达到2300万吨,当年的实际产量是156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不足70%。产能过剩对价格的直接影响是:2010年1至11月铝冶炼行业利润104.41亿元,销售利润率仅3.59%。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