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中国水泥工业极不平凡的一年,恐怕若干年后人们仍然会记得第四季度水泥价格的暴涨。从去年9月底开始,受各地不同程度限电、停电及煤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在市场的一片惊呼声中不断攀升,几乎一天一个价格,最终大都突破了400元/吨大关,达到了20年以来的最高值。
在“十一五”最后收尾的几个月,水泥价格的这一异常表现,是喜?是忧?对未来的水泥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今后的水泥价格还会这样高吗?这是水泥生产行业、建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均所关注的。
山东作为全国的水泥大省,在去年最后几个月的情况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价格冲刺。登高方能望远。让我们就以山东为对象,对山东水泥近些年的发展进行梳理与展望,触摸水泥发展的脉络,把握水泥发展的风向。
2010年水泥价格大幅增长
2010年初,山东地区气候反常,正月十五后还下了一场大雪,加上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市场启动缓慢,价格较低;三月下旬,工程施工旺季开始,市场出现正常的季节性反弹,价格开始缓慢回升。进入6月份,随着全省各地特别是立窑集中的地区淘汰落后水泥力度的加大,水泥市场价格回升较快,同时水泥熟料价格上扬。到了9月下旬,山东周边市场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限电、停电情况,造成水泥及熟料产能发挥不均,供应量减少,市场缺口加大,原先的供求格局被打破,外地大客户进入山东市场大量采购,带动水泥及熟料价格急升。加之不久进入冬季,各电厂开始储存冬煤,煤炭价格大幅快速上涨,冬季煤炭价格一般较平常月份上涨200元,进一步加剧了水泥价格的攀升,最紧张时几乎一天一个价格。9月初胶东烟台地区水泥价格283元/吨,10月份300元/吨,11月份达到400元/吨。11月初,枣庄市熟料价格一度上涨到380元/吨~400元/吨,与年初相比上涨了90%。
然而,水泥价格连续数月的攀升,并没有使水泥企业盲目乐观。大家担心,限电造成水泥价格的井喷现象并不会持久,因为行政手段并不具备持久性,市场自有平衡能力。特别是限电释放了错误的信号,并没有实际反映市场真正的需求状况,反而可能会导致水泥行业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这将会导致水泥行业产能进一步过剩。拉闸限电是一种临时性的行政干预市场行为,人为扭曲了正常的供求关系,短时间内扰乱了价格秩序,释放了错误的价格信号,担心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水泥板块。
众所周知,水泥是资源和能源消耗性产品,原燃材料成本占了水泥价格很大部分。目前,由于煤、电、油、运、微粉、粉煤灰等大宗原材料价格高位上扬,水泥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加之由于一些局部市场产能集中,市场竞争导致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以山东为例,2010年的前8个月水泥价格落后于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进入9月份,虽然受部分地区阶段性限电影响,水泥价格上涨,但维持时间不容乐观。企业呼吁,水泥价格不应再回到原来的价位水平,各厂家应当进行区域价格的理性协商,保持一个合理的价位水平。
“十一五”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效果突出
长期以来,水泥大省山东一直在全国扮演着水泥生产冠军的角色,而在2009和2010年,连续两年下降到亚军的位置。“十五”末的2005年山东全省水泥产量1.42亿吨,2006年达到1.66亿吨,为有史以来最高值,2007、2008、2009年产量分别为1.49亿吨、1.40亿吨、1.43亿吨,2010年产量1.48亿吨。五年间水泥产量7.5亿吨,比“十五”增长近50%。全省水泥散装量由“十五”末的5745.17万吨发展到2010年的8462.16万吨,年平均增长8.05%,散装量位居全国第二,“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散装水泥4亿吨,是“十五”1.65亿吨的2.5倍。“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水泥产量波动不大,增长速度有正有负,但是经济效益呈年年持续增长态势。“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相比,全省水泥工业增加值由131.4亿元增加到195亿元,增长48.4%,年均增长率8.2%;销售收入由441亿元增加到650亿元,增长47.39%,年均增长率8.1%;利税由48.1亿元增加到80亿元,增长66.32%,年均增长率10.7%;利润由24.5亿元增加到49亿元,增长1倍,年均增长率14.9%。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产量,表明山东实行水泥工业总量控制的产业政策见到成效。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