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和其他很多地区传统工业基地必须承受的“转型”压力一样,工业振兴“二次创业”、升级打造“产业高地”成为白云区当前的重大课题。
产量“膨胀”,产业“补链”,项目“拉动”、机制“创新”……为了实现提速增效,白云区推动资源向工业集中,政策向工业倾斜,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让“旧貌”换“新颜”,一个老工业基地立誓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排头兵,在这次集体向新型工业化“看齐”、“转身”的潮涌中,转出气势、转出精彩。
“外引内聚”支撑提效增速
背景解读:
据初步统计,3月份,白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6亿元,成为该区建区以来单月最高水平。1至3月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4.2%,同比增长28.4%。实现首季“开门红”。
作为白云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2011年一季度白云区工业的“表现”,让“提速增效”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政府职能部门外“引”内“聚”支撑了这种表现。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外引,成功引进了一批能够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或建成投产;内聚,产业集中布局深入推进,围绕“重点建设、重点支持、重点服务、重点保障”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全力以赴优服务、抓进度、保质量、见成效。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背景解读:
“十一五”是白云区支柱产业迅猛发展的5年。2010年,该区铝及铝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3亿元,在全区工业中所占比重超过90%。白云区这个老工业基地在努力改变单靠中铝贵州企业这样“一枝独秀”作支撑的局面,注重完善产业链,“添枝加叶”,促进产业集群化,并推动更多的创新资源向企业积聚。而期间,作为重要优势产业的铝及铝加工业实现产值79.8亿元,比2005年增长1.4倍,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
A华恒机械差异化发展高端制胜
4月1日,走进新材料产业园,在2010年贵阳市十大高成长型企业贵阳华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数控车间的工人正在忙碌,地上堆满了已经生产出来的各式铝合金缸盖、壳体系列产品。装备车间,堆满的货正等着装车运往港口。
“不只是国内的一些汽车品牌,关键是国外一些品牌的高级跑车、轿车都用上了我们生产的配件。”公司副总经理曾琦随手拿起地上的一个不起眼的铝合金缸盖告诉记者,这就是为世界著名的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商、供应商德国BF公司提供的配套件。
主要围绕铝深加工生产汽车配件的华恒近年来依靠不断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而快速成长,像华恒这样的“贵州造”早已跻身国际市场,除了国内几家大型企业,公司70%以上的产品均出口到欧美、澳大利亚和印度、中东等地。
“这是给美国MEMO公司、德国NORD、印度Kirloscar公司的提供的配套产品;这些,是给国内华泰、莲花轿车等配套的;还有这些,是配套石油探测仪的精密器件……。”在产品车间,据曾琦介绍,今年年初,公司又接到去年曾订下300多件缸盖的一家澳大利亚公司的订单,要求公司再提供400多件缸盖。
曾琦轻描淡写的语气背后,是一个民营企业围绕铝深加工业“做大文章”的气魄。
“小配件,我们做不过长三角、珠三角的配套厂家,所以我们选择走"高端路线"。”
就像曾琦提到的差异化战略,身处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华恒瞄准的就是市场需求下铝产业链上附加值高的那一端。
“因为高端的定位,我们会对自己生产的产品品质有苛刻的要求。越苛刻,市场也会越满意。”在检测室,一套价值60万元的专业检测仪验证了曾琦的话。
愿意投入60万元购置一套高端的检测设备,对于一个刚刚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并不容易做到。
据介绍,为做大规模,拓展客源,华恒每年都用利润25%左右的投入进行新品的研发。去年至今,公司就已开发了10多个新产品。公司自主研发的铝合金六缸缸盖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主要出口澳大利亚。而已经拿到了3家国际客户的“授权认可书”的华恒继续坚持走自主研发的路,目的就是制造更多高新、低污的技术产品。据悉,根据订单,华恒目前年产低污染缸盖系列产品5万至10万件,年产达到欧Ⅱ、欧Ⅲ排放标准的缸盖系列产品1万件。
随着铝及铝加工基地园区的建设,华恒公司正在考虑将安顺的两个铸模厂搬过来。
B今飞轮毂产业“补链”突破提高资源就地转化
距离贵州今飞轮毂股份有限公司120万只铝轮毂一期生产线开工建设仅仅3个月后,3月8日,第一批汽车轮毂正式生产下线。
作为贵阳白云铝及铝加工基地的第一个项目,贵州今飞轮毂项目点火生产成功,标志着白云区实施铝加工产业“补链”的一次突破。
4月1日,进入今飞轮毂公司的生产区,8台经过精心调试的生产设备正常运转,经过熔炼、低压铸造等一系列生产流程后的铝轮毂毛坯陆续出现在面前。而3月底,该轮毂生产线就已正式进入批量生产。据估算,因为可直接利用就在隔壁的中铝贵州公司提供的铝水,今飞公司就能减少采用原材料铝锭重熔产生的能耗,每吨可节约达500余元。
“铝轮毂项目,就是我们努力调整结构的尝试和实践。延长原本较短的铝及铝加工产业链,推动本地铝的深加工。”
铝及铝加工招商组的张亦雷告诉记者,今飞轮毂项目的顺利推进,成为基地加快建设实现产业聚集的一针“兴奋剂”。入驻基地的企业围绕中铝贵州企业,发展以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等为重点的铝精深加工,就能形成有效的上、下游配套,就能不断提高铝资源就地转化率。有了这样的“铺垫”,确保“十二五”期末当地铝资源“锭变品”就地转化率达80%以上,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铝工业体系,这一目标的实现,大有希望。
而这,正是白云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资源就地转化率最大化。
据悉,今飞年产汽车铝轮毂300万只的二期工程目前已正在紧张的施工中。目前,已完成了80%的平场工程,预计今年5月启动二期厂房建设,有望12月调试设备并正式投产。
让农村工业化近在咫尺
背景解读:白云区大力鼓励园区所在地村集体自筹资金参与标准厂房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为实现土地集约发展,对园区零散土地,采取积极动员村民,以集资、合股等方式建设标准厂房,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和村民利益最大化。
这,已经超越了政府创新融资方式,力争实现基地建设资金良性循环的简单意义,而是突破传统模式,积极创新式探索有效解决农民“失地”后长期的保障问题,也是让现代工业这扇“大门”更直接地向农民敞开。
C园区建设优服务快节奏出高效
4月1日,几名工人正在离今飞轮毂公司厂区外墙五米处加紧施工:铺设一条直接通往今飞公司厂区的天然气管道。
正在施工的工人告诉记者,按照基地园区办的要求,工程必须在10天内必须完工。
“这是解决该厂用气问题,特事特批特建的一条燃气管道。”园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就等于为地方经济提速赢取了“资本”。就是要通过实施“星级服务”“逼”出工作高效率,逼出经济高增长率。
在铝及铝加工基地内,白云区工业建设开发办公室招商协调部部长张亦雷一边拿着项目分布图,一边指着几处施工处介绍:左前方,是华科高性能铝合金项目,地勘马上进场。正前方,是正在进行地勘的中铝铝业板带项目;右侧,今飞轮毂二期项目的平地工程差不多完成了80%。
站在正在建设中的基地主干道云环东路施工工地上,记者看到,这条按城市I级主干道标准修建、连接白云城区和企业进驻基地的“大动脉”上,工程车来回穿梭,目前已基本完成路基工程和管沟开挖工程,道路排污大沟管道埋设完毕,正在铺盖。
对照标注着责任人和进度推进时间的“基地项目建设工期表”,该路5月中旬将实现全线竣工。而在基地指挥部的文档库,不仅能挨个找到月报、周报,详细的记录还直到每日的工程推进情况。
与此同时,采取“边建边招”并进,在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同时,该区还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实施县级领导带项目、警力警务包项目、巡回法庭进项目、整合资金扶项目、优化环境促项目等举措,着重通过面向企业形成的“星级服务”效应,吸引更多的项目在白云落户、建成和投产。
为全速推进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指挥部成立维稳保障部,形成了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一事一议工作制,妥善处理问题,不让问题“过夜”,让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最前线。今飞轮毂项目二期总拆迁面积涉及11157.15平方米、农户56户,仅用15天就顺利完成全部拆迁工作,实现“零上访、零出警、零违章”。
D刘庄村找个投资“项目”来经营
因为区里规划建设的铝及铝加工基地内,白云区艳山红乡刘庄村4000多亩的土地差不多都纳入了征地范围。
和以往不同,除了规定的征地拆迁补偿,区里还在基地内单独划出一块40余亩的土地和20亩左右的零散土地,鼓励刘庄村集体自筹资金参与标准厂房建设。为此,白云区艳山红乡刘庄村村委会的干部们最近忙得恨不得有“分身术”:筹建了刘庄村实业有限公司,跟设计公司商量设计方案,处理新公司的日常事务,组织鼓励村民集资入股的宣传……。
“虽说征地补偿可以暂时缓解没有土地给大家带来的生活压力,但很多村民拿着补偿费就"坐吃山空"了。采取村集体+农民入股的形式参与厂房建设,建好后,我们向有需要的企业出租,收取租金。”
村支书马仲更告诉记者,这次政府划地鼓励村委会和村民参与园区建设,可能就是一个尝试的好机会:解决失地农民长期的生活保障来源。
马仲更认为,与其让一些村民将拆迁补偿费挥霍掉,不如像区政府考虑的那样,将这些钱有效集中起来找一个“项目”来投资经营。
“和其他投资一样,这个投资也有风险,但值得一试。”马仲更告诉记者,对于集资投资建设厂房,村里已经多次召开村委会讨论、听取意见。而集资的消息刚一传开,很多村民就找到村干部积极咨询有关入股的情况。
目前,在基地招商小组的帮助下,刘庄村村委会和筹建的新公司都在积极联系入驻园区企业租赁厂房的有关信息。
“这样我们在厂房建设前如果能得到一些信息反馈,按照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这样的"投资"才更有效。”马仲更说。
不仅如此,与此同时,白云区还将引导符合规划的农村集体或农民土地、山地,以流转、租用、入股合作等方式,在麦架、沙文、都拉三个乡(镇)各规划建设一个农民创业园区,为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发挥示范作用。据悉,区财政将安排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创业园前期费用、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建设补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