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建材>  正文

解读:铁矿石价格体系的乱象说明了什么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9月27日   来源:我的钢铁网

   箭牌卫浴双节大型促销活动 全城联动鹏城盛惠 1898,澳斯曼卫浴套餐搬回家 相约中秋国庆双节 益高卫浴盛惠中华 箭牌连体座便器AB-1204 申鹭达陶瓷马桶系列喷射虹吸双按连体座便器 恒洁H5601浴室柜 简约不简单的享受

  延续了近30年的铁矿石年度定价机制最终还是瓦解了,转而代之的是季度定价机制,而与此同时,月度定价,甚至现货定价、指数定价的声音也不绝于耳,铁矿石定价周期短期化已是大势所趋。掉期交易、铁矿石期货等金融产品的逐渐盛行使得未来铁矿石价格的大起大落将成为常态。目前,纷繁复杂的定价方式充斥于全球铁矿石交易市场,其价格体系的混乱加大了钢厂对成本的控制难度,也让本已扑朔迷离的钢材市场更加令人难以捉摸。那么,当前铁矿石价格体系的乱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笔者试在此对其略做分析。铁矿石长协谈判机制始于1981年,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经谈判确定一个财政年度内的铁矿石价格,双方则依照谈定的价格在一年内执行,其他供应商与消费商均需跟随此“首发价”。根据历年传统的谈判习惯,国际铁矿石市场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并分别确定亚洲价格和欧洲价格,欧洲主要以德国为用户代表,亚洲市场主要以日本为用户代表,中国在2003年开始加入铁矿石长协谈判。不同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定价机制,欧美日基本是协议定价,中国则存在两个市场,协议矿市场和现货矿市场,这也是导致国内铁矿石倒卖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
  
  从近几年铁矿石长协价的变动情况看,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粗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逐渐由松转紧,铁矿石价格的波动幅度也远大于以往,中国的加入更使得每年的铁矿石谈判日益艰难。正是基于铁矿石供需格局的这种转变以及价格波动幅度的日益扩大,同时考虑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经历了近几年铁矿石年度谈判的阵痛之后,三大矿山终于在2010年打破了传统了年度定价机制,开始实行季度定价机制,并逐步推行现货定价机制。而与此同时,国际投机资金也看准了此次变革带来的机遇,纷纷推行铁矿石掉期交易、铁矿石期货等诸多金融产品,铁矿石价格金融化趋势不可避免,其价格体系愈发混乱,有可能同样沦为金融资本的玩物。
  
  铁矿石价格长协体系崩溃的背景(纵向原因)从历史前进的步伐来看,全球钢铁产业格局的变迁必然会伴随着铁矿石定价体系的转变。在1960年以前,全球钢铁业巨头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1880年以前英国是第一大钢铁产量国,1880年-1960年美国成为全球的钢铁巨头,20世纪60年代之后,亚洲国家纷纷崛起,钢铁业的发展进入苏日时代,这也是铁矿石年度定价机制始于日本的主要原因。在当时的背景下,年度定价机制对双方都有利,对主要买方来说,日本原材料资源贫乏,年度定价合同有利于稳定货源与钢厂的生产计划;而对于卖方而言,当时三大矿山也处于发展阶段,年度合同能够使其在年初就获得银行的贷款,有利于其快速发展。在日本钢铁业快速崛起的同时,中国钢铁业也在悄然发展,并在进入21世纪之后达到了一个高潮,中国迅速跃居为全球第一大粗钢产量国,并且远远大于第2名至第4名的产量,截至2009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7%,占据了半壁江山。
  
  全球钢铁业格局的如此变化埋下了铁矿石年度定价体系瓦解的种子。中国铁矿石市场与欧美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存在两个市场,即协议矿市场与现货矿市场。在2004年以前,铁矿石现货交易虽存在,但规模小,而且价格低于长协价;而在2004年之后,现货市场规模逐渐膨胀,到2009年交易量已超过3亿吨,占中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60%,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长协矿和现货矿的价差逐步凸显。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铁矿石现货价格一落千丈,远远低于当年的协议价格,大量中国钢铁企业开始千方百计拖延进口长协矿,转而购买价格更低的现货矿,国内钢厂与三大矿山之间的矛盾逐渐开始显性化。
  
  同年,力拓也打破了“首发价-跟随”的惯例,在淡水河谷谈定首发价后,争取到了更大的涨幅。2010年,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谈判双方僵持不下,近几年来积累的问题终于集中爆发,持续了近30年的铁矿石年度定价机制瓦解,三大矿山也就铁矿石定价“长协改短约”形成统一战线,可以说,铁矿石定价机制转变的偶然性中存在着必然性,新的全球钢铁业格局需要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与之相匹配。
  
  铁矿石价格体系呈现乱象的根本原因(横向原因)决定价格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供求关系,而全球铁矿石市场供求格局的不均衡,注定了其价格体系不可能像原油类大宗商品一样处于完全竞争的态势。供给方的垄断地位决定了三大矿山对铁矿石价格具有较强的操控权,而需求方的相对分散决定了其弱势地位。从供给方来看,2009年全球铁矿石产量达到22.13亿吨(湿吨,原矿),其中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分别占比16%、10%、7%,扣除中国生产的8.8亿吨原矿(基本在国内消化,出口很少),还剩余13.33亿吨,这其中三大矿山占比超过50%,可见三大矿山在产量上占有绝对的控制权。


  
  来源:我的钢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