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水道要热量,2010最期待节能电热水器即将上市 中国卫浴网全新改版,黄金广告位免费投放! 尚高卫浴三招秘诀选择称心卫浴产品 科勒台盆K-14718T-0 欧路莎整体淋浴房OLS-3128T TOTO卫浴产品组合 简约设计搭配实用品质
"高科技"、"智能化",这些浓缩着最新科技的形容词如今常常与卫浴产品联系在一起,并以其人性化的设计让使用者感受到科技为生活提供方便的好处。随着科技的发展,浴室在承担基本卫浴职能之外,更日渐承担起放松心情、享受浪漫、享受高品质私密生活的衍生智能。嗅觉敏锐的厂家们找准了这一卖点,纷纷推出卫浴功能科技化、设计人性化的新品。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两场建材展上,智能卫浴占到了50%%的比例,可见卫浴智能化正逐步走入人心,逐步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智能卫浴舒适还节能
笔者在这两次建材展上也真切地体验了一把"智能化"。有厂家研发的水力发电式龙头,或叫"自发电式龙头",可将出水的压力有效地转换为电能,是一种可利用流水为自身提供能量的新型感应式龙头。当龙头开启时,水流会通过内置式微型水力涡旋机,由涡旋机高速旋转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电容中,龙头通过电容中的电量来运转,这样就有效降低了水龙头日常所需的各种维护工作和耗电量,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节省商业成本。不仅维护简便、用水量少,还能节省能源、降低成本。
还有一种智能全自动坐便器,以前这项技术一直被日本卫浴生产企业所采用,而今也有国内企业开始生产。当走近坐便器时,厕盖会自动打开;如厕后,它会自动冲洗,厕盖自动关闭。这种坐便器甚至能够自动分辨冲水量:如果是小解,它会使用1.2加仑水冲洗,如果是其他的话,那它就会冲出1.6加仑的水流。"美国《时代周刊》用这样的词句描述了全能型智能坐便器。除了"自动开合"和"自动冲洗"外,"自动洁身"、"自动除臭"和"自动加温"等一系列全自动感应功能让它把方便的"善后"事宜一手包办,让"懒人"得偿所望。而其细腻之处,就是将这些功能完全整合到一个遥控器来进行遥控操作。
但是笔者也发现到,前来询问或者订购的一般都是大型工程的采购人员,很少有个人用户前来咨询。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个人用户望而却步呢?
年轻人更青睐智能卫浴产品
有七年品牌卫浴销售经验的某品牌经理告诉笔者,智能马桶在中小城市的销售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价格是较大原因,但其主要的还是受到人们观念的影响。他介绍:"一直以来,人们养成了如厕使用手纸的习惯,而且这一观念,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可说是根深蒂固。"
据了解,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外,销售智能卫浴的经销商并不多。其中,智能马桶的价格在1万元左右,最高可达2万元,是普通马桶的10倍。中低收入家庭对智能马桶的不菲"身价"只能望而却步,因此智能马桶市场对个人的销售并不"走俏"。另外,消费者在选购马桶时,"实用性"也成为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个人消费者因为"坏了不好修"而放弃安装的想法。多数消费者都表示,对智能马桶的"冷落"还出于对它"实用性"的考虑,一旦出了问题,拆卸维修很麻烦。卫生间使用频率高,"罢工"一天让人受不了,消费者普遍看好的是马桶的实际"职能"而非"智能"。
但是也有很多年轻女性消费者看好智能卫浴产品。一些年轻女性消费者同时表示,智能卫浴的确有很多优点,日本推出的智能马桶具有尿检、测血、压量等功能,尤其是针对女性的贴心设计,使得这一卫生间新贵特别抢人眼球,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小。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智能卫浴功能的日臻完善,人们对它的"青睐度"也会越来越大,其市场前景应该被看好,而且随着它的普及,价格将会下调、售后服务将更加完善,未来几年,普及率会有所提升。
还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热衷于数字产品的"80后、90后"已逐渐成为买房装修的主角,智能卫浴的未来目标人群愈来愈清晰。"对新东西的接受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来,只要产品的功能和质量好,能给用户带来好处,就有人相信它、买它。"有业内人士说,"这是个时间问题,相信产品还是很好卖的。"
有数据显示,2006年,在城市参加工作的"80后"中,超过3成拥有了房产,与其他年龄段的购房者相比,"80后"的下手态度更加坚决。这为包括智能卫浴在内的数字化家居产品新辟了一个广阔的消费市场。"80后"房屋装修标新立异,要求风格独特。连智能卫浴的销售人员也表示:虽然目前智能卫浴个人用户的市场还未完全打开,但是随着"数字化"一代的慢慢成长,未来房屋的智能化装修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发展趋势。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