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建材>  正文

世界矿业霸主“逼宫”中国钢厂 一切只为暴利?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7月1日

  今日起,矿商们导演着将铁矿石 的协议进口价推向史无前例的147美元/吨。而为“逼宫”中国钢厂 ,矿商们还进一步施压,甚至不惜扣上季度定价可能因中国钢厂的毁约而崩盘的大帽子。别有用心的言论背后,矿商们的逻辑实际上只为牟取暴利。

  力拓的首脑近日放风说,如果因为铁矿石现货价格低于季度价格,钢企便不执行合约转而购买现货矿,铁矿石季度定价机制则可能被废弃。按照这种说法,如果铁矿石季度定价机制倒下全部走向现货市场,责任完全在于钢厂。目前只有中国有现货市场,此言论的矛头指向不言而喻。那么,是钢厂违约毁了长协机制 吗?

  “违约”两字听上去并不光彩,但在全球铁矿石买卖中却是十分普遍,不单是钢厂们这样做,矿商们也屡见不鲜。长协机制诞生的初衷是供需双方为保证供应而缔约。起初长协价远低于现货矿,但近年长协价猛涨,甚至高过了现货价,于是一些钢厂加大现货矿的采购。但是矿商们也针锋相对,当现货矿价 格飞涨时,刻意压缩长协矿的供应量,逼迫钢厂买高价现货矿,所谓协议名存实亡。因此在毁约问题上双方本无可指责。

  而且矿业霸主将季度定价无法长保归咎于钢厂的逻辑也站不住脚。首先,季度定价属矿商们的一意孤行。今年第二季度,三大矿商无视钢厂的诉求,“单方通牒”推行季度定价,并将价格翻倍。其次,第三季度上涨23%没有理由。之前的高价矿实际上是有价无市,况且矿商抬价的参照物——中国市场的现货价却已出现疲软,昨天已跌至144美元/吨。

  而矿商此时的“逼宫”做法至少有两层意图。其一,逼中国钢厂就范,达到三季度涨价目的。目前中国钢厂仍保持缄默。其二,为推行现货市场找托辞。

  矿价一再暴涨令全球钢厂苦不堪言,业界纷纷指责矿商们的短视,无视供需双方的长远利益。事实上,转向现货市场也不无风险,谁能保证现货矿价格一直坚挺呢?

  铁矿石的定价机制将走向何方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过,定价权是把双刃剑,矿商们该好好思量,莫要伤人伤己。